一个羌笛艺人的守望

一个羌笛艺人的守望——东汉·马融《长笛赋》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宋·柳永《望海潮》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元史·礼乐志五》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桑 眉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东汉·马融《长笛赋》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宋·柳永《望海潮》

羌笛,制如笛而长,三孔。

——《元史·礼乐志五》

一个羌笛艺人的守望

任意翻开一本古典文史书籍,我们总会看到羌笛的影子,它与大漠边关、神秘古朴的羌人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据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候,游牧于西北高原的古羌人已经用鸟兽之骨做出了三孔羌笛。据说,世界上每一分钟就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消亡,那么,羌笛这一古典文化的瑰宝,是否会消失在时间的浪潮里?好在,在无忧城汶川,有一位年轻的羌笛传人,三十多年来还在静静地吹奏着羌笛,致力于传承羌笛的技艺……

一个羌笛艺人的守望

红军桥桥头笛声悠扬

第一次见到赵俊成的时候,他正在汶川的红军桥桥头上进行羌笛演奏,悠远婉转笛声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寻着笛声,我站在桥下的小径旁仰望。台阶上,一棵银杏树仿佛金灿灿的大伞撑起了高远蔚蓝的天空。银杏树下的赵俊成头上围着黑色包布,深蓝的上衣外面套着一件雪白的羊皮褂子,手中的羌笛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如泣如诉的羌笛声中,遥远的雪山、苍凉的边关,夜幕下熊熊燃烧的火塘,仿佛黑白电影在脑海中闪现……少顷,笛声戛然而止,唯有岷江水还在桥下奔流不息。演奏完后,我从桥下往上走才知道,原来是有家电视台正在拍摄赵俊成吹奏羌笛的影像,从电视拍摄机位的角度看过去,赵俊成仿佛站在碉楼之上,红军桥上飘动的彩旗成为了最佳的背景。

完成拍摄的赵俊成小心地从台阶上走下来,由于事前有约,再电话确认了后,他才得以与一直与他近在咫尺的我汇合。这时我才猛然记起,赵俊成从小就眼有残疾,难怪没有看到一直在桥下向他挥手的我大概没看到我,亦或者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他的心里只有手上的羌笛。

羌笛声陪伴童年时光

因为爷爷擅长吹奏羌笛,悠扬的羌笛声伴随着在汶川大山里长大赵俊成的童年时光。小时候,赵俊成就对各种乐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羌笛则是他最为喜欢的乐器。每次爷爷吹起羌笛的时候,他就坐在小板凳上痴迷地听着,听完一曲又一曲。有时候,爷爷在地里劳作时,小俊成就会拿起羌笛模仿爷爷的吹奏姿势自娱自乐。那时候,羌笛在他眼里更像是一个神秘的玩具,他琢磨不透为什么这家伙能在爷爷的手上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也因此弄坏了爷爷很多支羌笛。好在获得制作羌笛的材料在大山里并不难找到,每当他玩坏了爷爷的羌笛,爷爷就会带着他去山里寻找那种密度好的油竹,一阵刀削锥钻,一支新的羌笛很快就制作完成了。

自从和爷爷无数次进山寻找材料,看着爷爷怎样把一根竹筒变成可以发出美妙声音的羌笛,当时才八岁的小俊成有了自己动手制作羌笛的念头。每当父母从山上砍来用作编背篓等用品时的竹子,他就会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照着爷爷做羌笛的方法,偷偷地挑选出黄绿色的油竹,拿刀具来把他们削成一小段一小段。由于这些竹子都是从很远的高山上砍回来的,被砍成小段后浪费不少,再加之由于从小因有眼疾,在制作过程中削破手指是常事,这些当然都会引来父母的一次又一次的责骂。

一个羌笛艺人的守望

勤学苦练中找到乐趣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羌笛之后,小俊成开始了每天的刻苦练习。起初吹出的笛声连他自己也觉得难听,在坚持了大半年以后才慢慢找到了感觉。痴迷的他在晨风里吹,在月光下吹,独自一人吹,有时候也吹给家人和村里人听。就算腮帮吹得来肿得高高的也乐此不疲,父母虽然心疼,但看到了小俊成在羌笛中找到了乐趣,也只好由他去了。

那时候,也有孩子在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羌笛,但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羌笛演奏看似不难,但要吹出连贯的曲子,则需要长时间训练,练习时口腔和两腮的酸涩感,成为很多孩子无法坚持的重要因素。三十年前,山里还有很多老人会吹羌笛。因此,除了跟爷爷学,小俊成也跟着村里的其他老人学。每当听到村里飘出笛声,小俊成总会循声跑去,认真地听老人们吹笛,一边琢磨一边模仿他们的演奏方法。

有一年的羌年,小俊成鼓起勇气,在全村人的面前吹出了一首完整的曲子。村来人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孩子能把羌笛吹得如此动听。小俊成收获了大人们的夸赞和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一年,他十三岁。

悠扬笛声回荡无忧城

相传,最初的羌笛是用羊腿骨做成。古羌人在羊腿骨穿出三个孔,并用它吹出简单的曲调,娱乐的同时还可以用笛声驱赶羊群。后来,老鹰的腿骨也成为羌人制作羌笛的材料,同样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田里的农作物熟时,野兽们常常会成为不速之客。古羌人就在夜里燃起火堆,吹起羌笛,那悠远苍凉的笛声也能起到驱赶野兽的作用。明清以后,羌人才开始用竹子制作羌笛。

羌人离不开羌笛,高兴的时候,吹奏羌笛来传递欢乐,悲伤的时候,一曲羌笛可以释放他们的忧愁。

近年来,由于羌笛演奏的技艺高超,赵俊成成了个大忙碌。村里的红白事,镇上县里各种节日庆典都会邀请他,有时候,还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以及节目的录制。

尽管如此,赵俊成仍然惦记着羌笛艺术的传承。自从汶川县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后,赵俊成便致力于羌笛的教学工作。我问赵俊成:“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最开心?”“教孩子们吹羌笛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他们能吹出曲调来,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说到这里,他脸上泛出幸福的光泽。

晨晖里,赵俊成再次拿起羌笛,吹奏了一首欢快的曲子,婉转悦耳笛声与岷江的水声相和,一起奔向远方,在蓝天下的无忧城里,久久回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721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