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灯

安全警示灯江苏省无锡市某小吃店 “10·13”液化石油气爆炸较大事故2019年10月13日,无锡市某小吃店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江苏省无锡市某小吃店 “10·13”液化石油气爆炸较大事故

2019年10月13日,无锡市某小吃店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部分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1867万。

事故直接原因:

经调查,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为:双乐小吃店气瓶间9#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中压调压阀,导致出口压力过大,加之软管与集气包连接的卡箍缺失,造成软管与集气包连接接头脱落,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积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到电冰箱继电器启动时的电火花引起爆炸。

液化石油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9年12月4日 SDS编号:CQHGSDS-03

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 版 本:2019年第二版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石油气[液化的]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产品推荐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系列规范》(GB30000.2-29),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液化气体;生殖细胞突变性-1B。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遗传性缺陷。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使容器保持密闭;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与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使用适当通风除去蒸气;防止一切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防止释放在周围环境中。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摄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泄 漏: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隔离泄露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火 灾: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残余废弃物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归还厂家;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有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皮肤接触液态本品,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 混合物 þ危险组分浓度,%CAS No.丙烷6~874-98-6丙烯27~31115-07-1丁烷23~26106-97-8丁烯36~40106-98-9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 食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特殊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全身防火防毒服。

第六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环境保护措施: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一旦泄漏进入水源或下水系统,应立即通知相关机构。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隔离泄露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消除火源、及时撤离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装备。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中国 PC-TWA(mg/m3) :1000;

PC-STEL(mg/m3):1500;

美国 (ACGIH)TLV-TWA:1000ppm。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气味:有特殊臭味pH 值: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160~-107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2~4闪点(℃):-80~-60

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2.3蒸气压(KPa):≤1380(37.8℃)

蒸气密度(空气=1):1.5~2.0相对密度(水=1):0.5~0.6溶解性:微溶于水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自燃温度(℃):无资料分解温度(℃):无资料气味阈值:无资料蒸发速率:无资料易燃性:极易燃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卤素等。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明火、高温。危险反应:无资料。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丙烯:LC50,mg/m3(大鼠吸入,4h);

丁烯:LC50,mg/m3(大鼠吸入,2h);

丁烷:LC50,mg/m3(大鼠吸入,4h)。

皮肤刺激或腐蚀:皮肤接触液态本品,可引起冻伤。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有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丙烷:LC50:8.6~30mg/L(96h)(鱼类)。

持久性和降解性:

丙烯: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168~672(h),厌氧生物降解672~2688(h);非生物降解性:水中光氧化半衰期1070~43000(h);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1.7~13.7;

丁烷: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6.3d(理论);

丁烯: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12h(理论)。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丙烯BCF:13~31;丁烷BCF:33(理论)。

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残余废弃物: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不洁的包装:将容器或包装归还厂家。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75

联合国运输名称:液化石油气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2.1类易燃气体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钢制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运输。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危险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7月9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系列规范》(GB30000.2-29)。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其他重要信息:无

参考文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第一卷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是指每日工作8h或每周工作40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855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