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原理及要求

深度学习的原理及要求深度学习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习的特质,其鲜明的禀性和特点集中表现在态度、跨度和深度三个“度”上。所谓态度,是指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学习十分投入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深度学习的原理及要求

深度学习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习的特质,其鲜明的禀性和特点集中表现在态度、跨度和深度三个“度”上。所谓态度,是指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学习十分投入和专注,并持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深入参与学习过程;跨度则是学生能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跨学科视角和思维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有利途径与方法;深度主要体现在学习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迁移应用。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这是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以上“三度”就是深度学习的本质和要义,要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教育者应当认真做好教学建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跨学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迁移应用。为此,教师应进行三个方面的准备。

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深度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和确定教学资源。不是每一课教材内容都有必要进行深度学习,在选择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注重同学科前后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必要时还需要融入课本之外的诸多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化解问题。如“轮轴”一课中,轮轴省力的原理便需要借助上一节课“杠杆”知识来理解,只需要将杠杆与轮轴作一番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杠杆自转一周就成了轮轴。通过系统思维,可以将知识追根溯源,轻松揭开其中的奥秘。

学习内容具有研究性。只有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如小学科学“冷和热”一课,在对“一杯热水自然降温”现象的观察中,要不间断地做好水温测试和记录,并细致比对最终数据,方能总结出一杯热水在自然状态下降温的规律。唯有深入研究才能抵达问题本质。

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对挑战的期待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品格和心理诉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动力。这种挑战不是内容的生僻和晦涩难懂,而是指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动用多种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才能完成。如“制作弹簧秤”需要从弹簧秤原理、材料、制作、测试、限重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文化场域,深度学习需要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开展。

充分自主的学习时空。深度学习是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自主权。当然,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没有自主不学习的权利。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自主不学习”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合作共进的学习团队。学习团队既可以是学习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班集体。作为学生个体所处的组织网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智力资源和学习动力。建设有凝聚力的学习团队,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这样自觉建立起的学习小组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

多向畅通的资源平台。学习不能只靠孤军奋战和单打独斗,还需要多方借力。学习的各场域都需要置备各种资源,包括网络平台、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让学生有沟通的渠道、查询的途径、操作的媒介。如一些学校建立课程基地和学科工作坊,汇聚起课程学习的所有软硬件资源,从而切实保障了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

必备的教学保障

有力的教学支撑是深度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深度学习化解各种难题并走出困境的根本保障。

教师的深度设计。深度学习呼唤深度的教学设计,其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和结构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既要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又能对于每个知识点上衍生出的问题进行甄别和梳理,使整个学习过程体现思维跨度和逻辑梯度。此外,多样的情境体验和趣味活动也要有机融入设计之中。

教师的深度指导。深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跟踪服务和指导,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思维,助推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更深处迈进。如“简单电路”一课,教材虽未要求学习“并联”,但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并联”的现象,并有兴致有能力研究,教师就可以深度引入,实现触类旁通。

教师的深度评价。评价不仅是一种判断和比较,更提供了一种学习导向。有判断和比较才能有自省和反思;有导向才能有目标和动力。首先要肯定学生学习的不易,并从对“深度”的挖掘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其次是表扬学生可圈可点的个性化学习优势和成果,促成学生自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此外还应当评估学习团队的合作攻关能力,鼓励学习小组发挥集体力量,倡导集体智慧背景下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集思广益、合作共赢,在为集体作贡献中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8日第7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49328.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