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首个“拨投结合”项目!
首个一类创新药研发企业!
首次成功试水由“一个项目”撬动“市区两级战略合作”!
日前,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联合普陀区政府和区国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支持的上海施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施江医药”)正式落地普陀。
集“多个第一”于一身的背后,不只是普陀在科创培育上的精彩一笔,更是地方政府打造、培育科创“核爆点”的一次主动破题尝试。
破“风”:则快!
施江医药的项目源自实验室里十年如一日的研发:从一个细胞中的发现到世界领先的可安全有效靶向线粒体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施江医药在做的不只是中国原研创新药,更有望推出世界首款靶向恶性肿瘤的线粒体抑制剂。
“有了这一原创研发成果后,我们第一时间想做的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药,于是成立了公司,做成果转化。”施江医药创始人施裕丰和大学同窗好友马文江在2019年就成立了公司,开始做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
比起创业伊始的雄心壮志,技术成果转化的现实道路,给了他冷静下来的“一击重拳”——原创技术在市场上无法对标,找投资难。施裕丰和团队面临的正是科创“死亡峡谷”——从科学研究到商业应用的转化过程中,项目面临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匮乏,常常陷入停滞或夭折的风险。
“死亡峡谷”充满荆棘和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施裕丰很幸运,就在他焦灼犯愁时,遇到了一群保驾自己穿越“死亡峡谷”的“破风手”——长三角国家创中心、普陀区资本公司、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
在自行车比赛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风,所以一切战术都围着“风”而来。在施江医药的项目培育中,投资是最大的“阻力”,“破风手”们的一切战术都围着投资而来。
作为一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长三角国创中心对施江医药的项目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证和前期培育,清晰研发管线和建设计划,给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种子资金支持。“项目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属地的支持!”长三角国创中心随即将项目推介到普陀,区属资本公司,属地的园区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即刻响应,场地、设备、地方资金加持等悉数上场。
“长三角国创中心花了八个月做尽调的项目,项目背后一定有着独到之处。”区资本公司副总经理谢轶清楚地回忆道,2023年8月14日,是三方和项目方第一次正式会面的日子。项目的原创技术、科研实力和团队背景都很优质,属于高潜力科创项目。两周后,在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的会议室里,就为企业办了一场围绕生命健康产业的专场生态投资路演。
就在路演当天,项目争取到了来自政府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意向。“真的太快了!”施裕丰意外且惊喜的是,没想到来到普陀区后,项目的推进可以得到这么快的回应。这一次,施江医药的项目融资估值达到了2.9亿元,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成果转化项目,日前已正式落地普陀,成为区校合作助推区域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又一新子。
施裕丰
破“壁”:则成!
其实,让施裕丰没想到的“这么快”的背后,是一群人在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破壁”。
以专场投资路演为例,很少有企业在路演现场当天就可以拿到多家投资意向。施江医药是怎么做到的?除去项目本身的原创性吸引外,更多的其实源自一群人在幕后为这场路演“殚精竭虑”。
“路演不能流于形式,十来分钟讲个PPT结束了。”
“路演的观众要多请一点,不仅是投资人,政府相关产业部门、政策对口部门也要一一请过来。”
“路演的地址也很重要,最好能让投资人都去实验室里亲身感受一下,实地感受项目的价值。”
……
谢轶和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总经理孙鸿岩,在路演前,就路演选址、流程等方方面面做了多次推演和设计,目的只有一个——让科创孵化的各方力量能全景式地了解施江医药的项目价值。
专场路演项目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场路演,让项目方和投资人“一见钟情”,首会就“牵手”。“项目方光在台上讲解就讲了一个多小时,讲得很透!随后我们也去实地参观了实验室,再加上路演现场来自长三角国创中心、区资本公司的多方专业解读,我认为项目很有投资价值,这场路演很有信服力。”一家社会资本相关负责人当即表明了投资意向,并于两周后就正式签署了投资意向书,普陀区产业引导基金出资的“中以基金”也几乎同时明确了投资意向。
“前瞻性硬核项目,有望成为潜在‘核爆点’!”这是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专业项目团队对施江医药的项目评估。
这样的评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据可依”。
长三角国创中心自成立起就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转化,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为科技中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作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这里一年就会研判论证近1300个科创项目,而经过层层筛选、评估,能真正落地实施的只有40个左右,真正可谓“百里挑一”。
“而这其中,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约占五分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创新药研发的项目还要再少一些。”长三角国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正是因为看好这个项目,我们在布局项目落地实施后,也希望引进地方政府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来扶持、保驾企业快速成长,让项目成果得以尽快转化和产业化。”
“破”而为“立”
从长三角国创中心遴选推介项目,到普陀汇聚多方力量保驾科创成果转化。施江医药的成功落地,其实源自2023年区资本公司在大调研期间对长三角国创中心“拨投结合”科创孵化机制的学习调研。自此,催化了普陀区探索“拨投结合”新范式助力成果转化的首次成功试水。
何为“拨投结合”?就是利用财政资金先期按科研项目投入支持,获得社会化融资后,将前期科研投入按当轮估值转化为股权。这是一种创新型财政支持科创项目孵化的模式,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可以有效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而且可以有效引导更多市场资本参与前瞻性技术投资。
以施江医药为例,普陀区政府在接洽到这一项目时,如何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除了普陀区中以基金投资了500万元,财政拨款支持这一次也同步到位。
“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一头连着属地政府普陀区,一头连着大学医学院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区校合作做科创孵化的关键通道。”孙鸿岩介绍说,这一次,通过区政府生命健康产业的专项财政资金拨款,园区给予了施江医药400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不仅如此,在区商务委和区财政局的协作支持下,简化流程、压缩拨款路径,精准且快速赋能企业。
就这样,来自“地方队”的“普陀区政府财政拨款+基金投资+社会资本”拨投结合的1000万元,与“国家队”长三角国创中心“拨投结合”资金2000万元再组合“联姻”,为施江医药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据介绍,项目计划将于2026年进入新药临床测试阶段。
“核爆点”的影响力还不止于此。这一次的成功“试水”也成了撬动市区两级达成战略合作的“引爆点”。
“我们需要长三角国创中心这样的专业平台帮助完成项目筛选评估和孵化,为地方提供优质高潜力技术项目,国创中心也需要属地政府‘带资进组’,一起为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护航。”谢轶进一步解释道,政府和国创中心双方各展所长,让科学家可以安心专心做科研,成果的转化交给专业的力量。
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普陀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一次的成功试水,撬动了市区两级科创孵化战略合作的新模式。今年3月,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普陀区政府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推动普陀科技创新提质改革、科创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面达成深度全面战略合作。
其中就包括,合作设计“拨投结合”落地机制:普陀区将设立1亿元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合作以“拨投结合”等机制支持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落地,每年争取在普陀落地3至5个重大项目,带动创新链、产业链同频共振,激发科技创新乘数效应。
破的是一道题,活的是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一盘棋。
来源:上海普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