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思维框架 一

思维模型——思维框架 一当看到每年博士毕业的人快赶上当年本科毕业的人数,当知道博士找个薪水高点的工作很难,当身边的博士到处都是,博士真的不值钱了。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思维模型——思维框架 一

对博士早已不再感冒

1、在自己读书的年纪,对博士一直是仰望的,可望不可即。

2、当看到每年博士毕业的人快赶上当年本科毕业的人数,当知道博士找个薪水高点的工作很难,当身边的博士到处都是,博士真的不值钱了。

为什么会这样?

3、当现在理解到,只要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是大致相同的背景和体系中培养出来的。相同的思维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大致都是具备差不多的思维框架。

这些高智商、够努力的人,在供大于求、充分竞争的领域里用相似的思维框架和数学模型互相卷,结果自然好不到哪去。

这里指的是他们如果把自己的时间、经历、认知和能力投入到那些降维打击的领域,会事半功倍。比如说去做家政公司,去深圳的各种小微企业,稍微沉淀沉淀就可以出类拔萃,碾压身边的人,比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混一辈子强多了,很快就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4、这里想说的是,通过上学直到博士毕业整个学习过程学到的思维模型很少,而且和流水线一样,大家学的都是差不多的思维模型,用的事类似的思维框架。没有差异化,没有独特性,没有溢价能力。

既多,又相似,又涌向相同的领域,不卷才怪。

5、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看看张**这些终身学习,深度广度两个方向无限扩展学习的大牛们,一般博士的学习广度上差距太大了。

知识的广度=层数

知识的深度=每一层的宽度(面积)

6、知识的广度远比深度重要,广度足够可以融会贯通,深度会很深,看问题很通透,解决问题能力很强。

7、看张**的文字,听张**说话非常的舒服,知识广度、深度足够之后,对于个人、产品、公司、世界有着边界清晰的准确认知,理解的非常透,表达的足够清晰准确。

8、思维框架一旦形成,就会把自己囚禁在里面,并且高墙铁锁。

芒格:大部分人的大脑象个卵子,被受精后,就会拒绝别的精子进来。

思维框架固定后,要想改变,必须越过非常高的势垒(壁垒、位垒、阈值、临界点),前期痛苦而又漫长。

想起一句话:不读书,吃了没文化的亏;读了书,又上了书的当。

9、思维框架是个啥?

思维框架是在一个框架内知识节点足够多,空白足够少,而且节点与节点充分、广泛连接。形成的思维模型足够多,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调用。

打个比方,大脑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工具箱,但批量生产的硕士、博士只放了扳手、螺丝刀,即使扳手、和螺丝刀的数量再多,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极其有限。

思维框架复杂度高,知识复杂度高,思维模型丰富,相当于这个工具箱里放的工具种类多,且数量多。遇到不同难题可以随时顺手抄起工具(思维模型)就解决。

思维框架+

以下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思维框架形成定式,很难改变

“历史的看,火箭发射技术的发展,对成本不是特别敏感。一个典型的火箭发射器,是政府采购合同的产物,市场竞争态势比较复杂,通常会有很大部分发射生意已经被套牢了 (比如欧洲的亚丽安,和美国的 ula ). 发射市场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但一直到最近,都不是很激烈。因此大部分火箭发射公司,追寻各种时髦,犯下多种错误,但通常不是很执着的追求实效。

从竞争对手的角度看,spacex 价格会不断降低这件事本身并不可怕。大家都知道航天工业存在很多浪费。真正可怕的是,spacex 三个月做的事,别的公司要三年。这意味着,每一年下来, spacex 的领先在加大。

别的公司有可能最终变得更加灵活,但是这要求公司结构的巨大改变,和管理层世界观的改变。这很少发生。”

思维框架形成定势后,再要改变,是最困难的。这和年龄大小无关。

变思维很难,百里挑一。而且执行到位一样的百里挑一!现有的市场组成,人才结构,设备投入等有时反成了新模式下无法逾越的劣势,不如推倒重来。具体到火箭发射,就算管理层思维转变,但公司股东结构也决定了其就没有足够决心和动机来推动执行。

2、知己知彼,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大家都用相似的思维框架和数学模型,回报平庸是必然的。

能够理解他人的思维框架,并且按照他可以理解的角度和语言交流,在关键时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3、范式、格局、思维框架

今天才知道文邹邹的 “范式”是英文 paradigm 的翻译,也许翻成“思维框架”更好理解。人世间范式不同者的鸡同鸭讲是常态,多数人只理解一两种幼年时被教条化灌输的范式,两个范式不同的人吵翻天完全是浪费时间,包容解读不同的范式可能挖掘出巨大机会.

范式瘫痪-反脆弱-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投资法

两个不同维度。别人的范式瘫痪,才是你的机会。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反脆弱。

4、范式转移

1/遇到新技术带来的 paradigm shift ( 范式转移,思维模式转移)时,为什么很多个人和公司,无法迅速改变,跟上形势?即使真的想下决心去改变,为什么最后还是白忙一场,两手空空?想了几个原因.

2/第一, 世界上有许多杂音,伪范式转移,很难一开始辨别。每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一个个仔细研究甄别.

3/ 第二,即使是真实的货真价实的 范式转移,在早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技术缺陷,让一个普通的观察者不屑一顾.

4/1992 年在互联网的牛屎铺 (Newsgroup) 里下载一个几十 KB 的美女图有时也要几分钟,还有各种转码指令的复杂操作,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搞定。但是 95年浏览器开始慢慢普及后,成人杂志和影视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

5/2007年 iphone 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太看好的。价格太贵,屏幕太小,没有键盘,没有什么特别必不可少的应用,总之是除了果粉以外大部分吃瓜群众是完全无动于衷的。这个要到 2010年以后才慢慢地量变发生质变.

6/第三,范式转移,往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因为整个时间空间内的玩家,和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全都彻底变了。但大部分人思考的惯性,是拿以前的模式去套用,因而始终不得要领.

微软坐大之前,IBM 没有意识到商业价值早已迁移到软件应用层,而轻易放弃了软件平台的话语权.

7/第四,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事先计划预测好的,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摸出来的。有方法论指导更好,有时就是靠运气。Evolution is smarter than you. 生物进化的结果比人更聪明.

亚马逊一个原来卖书的公司,从自身建网站的需求中发现了云计算的重要性,反而超越 IT 公司,搞出一个千亿市值的新业务.

8/第五,作为旁观的投资者,要真正理解这些变化,里面的复杂矛盾的逻辑。需要主动的补充很多新知识,实际体会应用场景,多个角度反复观察。这需要花功夫,没有捷径,但这是正道,走通后,长期看是事半功倍,甚至一本万利.

为什么?因为你看到了大多数人在传统思维框架 (范式)内没有看到,无法理解的东西。

5、反脆弱

反脆弱的思考

1/ 反脆弱 (Antifragile) 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百病。但它是观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

2/ 人们都希望在计划的时间,计划的地点,按照计划的动作姿势,获得计划的回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脆弱的。因为伟大无法计划。

3/ 反脆弱的事物,在外界环境的不可预测的打击下,自带干粮,愈挫愈勇,不断获得新的免疫力。

4/ 反脆弱和鲁棒性 (robustness) 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不断自发的增长改进,而改进自然带来鲁棒性。鲁棒性只是说系统能够经受外界的冲击,保持现有的稳定性,但系统本身并没有改进。

5/ 反脆弱意味着高度的灵活性和选择权 (optionality). 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选择贫穷,而后者无法选择富有。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是选择权;倘若有万贯家财,而身不由己,也是枉然。

6/ 反脆弱意味着回报的高度不对称性 (assymetric return)。借钱给别人是脆弱的,因为你收到的可怜的利息有限,而损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很大。反脆弱的投资,本金损失风险有限,但存在回报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可能性。

7/ 反脆弱在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学习方法的反脆弱,资产配置/操作的反脆弱,投资标的之反脆弱性。

8/ 很多人学习上,只是阅读和自己思维框架接近的资料,这样花了很多时间,只是在局部做优化,效果有限,甚至最后是负的。

9/ 华尔街交易员,大多研究类似的定量指标和模型,利息/波动性/市盈率/ROE/现金流 等等,彼此差别不大,要多赚钱就必须加大杠杆,这样做是非常脆弱的。平时赚得有限,一次金融风暴,就把以前的利润亏光。

10/ 反脆弱的学习方法,是要定期接触一些完全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做短期内可能没什么用,但突然有一天,可以融会贯通,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而这带来的回报,可能远远超过其他平庸视角的投资回报。

11/ 例子之一: 2012年十月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上有突破,是依赖于 Nvidia 的 GPU. 而 2013年比特币用 GPU 挖矿的热潮刚刚开始。稍微有远见和耐心者,早在 2013年就会意识到 AI和比特币,这两个增长点,是对 Nvidia, AMD 的长期利好,尽管真正价格大涨,要到 2016年才开始。

6、范式转移

范式转移的随想 (四) — 论移动屁股和改变脑袋的艺术

1/ 范式转移时, 投资者要跟上形势,修正思维框架,需要补充很多知识,越过很高的壁垒.

2/ 如何区分噪音和有效信号?如何区分伪范式转移,和真范式转移?

3/ 当你看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大脑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其未来发展做个预测.

4/ 如果你起初不看好的东西,后续发展比预期的好,那么就要警惕.

5/ 如果这个你不看好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超越你的预期,那么有可能你对真相的理解不准确,你的思维框架有局限,就要花时间认真钻进去研究了.

6/ 一个实际有效的操作方法,这里称作,“渐进移动屁股法”.

7/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所以如果不移动屁股,就始终无法改变脑袋里的偏见.

8/ 先投入极少量的资金,是移动屁股的第一步。步子不能太大,否则会扯着蛋.

9/ 没有投入资金之前,你的大脑会坚决拒绝接受,超越你的舒适区的任何论点和证据.

10/ 当利益一致时,你的大脑对于有利的证据就会更为开放.

11/ 绝大多数媒体报道,角度和深度有局限,内容往往断章取义,似是而非。但对于有心人,这恰恰是机会。重要的事情,需要亲自从各个渠道搜集第一手信息.

12/ 当你看到更多一手信息后,发现细节和你原来的偏见有一些差别,你的信心增加了一些。这时候可以继续移动屁股,投入更多资金.

13/ 在移动屁股的过程中,如果你的投资在多数人不理解不看好的情况下,继续增长,那就会增加你的信心,让你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

14/ 学习的过程会不断有反复。每一个看空的因素,可能都有一个看多的反驳。每一次做出的简单结论,都可能因为新的证据而反转。学习折腾的时间越长,观察角度越全面,你的理解就越接近事实真相,你也不会因为媒体的耸人听闻的负面报道而一惊一乍.

15/ 这个 投入资金 => 学习研究 => 加大投入 => 更深入研究 的过程需要下很大功夫,但没有捷径。想不花时间学习就达到理解深度,想依靠别人给你的简单结论的投资者,注定无法走远.

16/ 真正的范式转移,来自那些常常超越你的固有思维框架,给你意外惊喜的公司。你不断发现,原来一个事情还可以这样做,原来还有这样的商业应用,等等。而这些东西,不深入钻研,根本无法理解.

17/ 直到有一天,当你的屁股移动得足够远,当你研究得足够深,你终于有信心,飞身一跃,重仓入场.

18/ 要始终警惕投资标的可能是个庞式骗局. 预防这个问题,只有全面深入的学习。投资案例见得越多,就有更多东西可以横向比较。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庞氏骗局在放大镜下的仔细比较后,是不难被识破的.

19/ 当屁股移过来时,需要警惕的是另外一个倾向:就是忽略一切不利的负面消息,而只看对自己有利的好消息.

20/ 一些负面评论来自那些和你原来一样不懂,充满偏见的人。不要和他们争论,那是浪费能量。他们有的是不懂,有的则是靠贬低他人而让自己心安而已.

21/ 要定期花时间,听听那些比你在细节上懂得更多的人的分析,这将帮助你进一步认清事实真相,并且微调屁股的位置。

7、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慢慢意识到,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日益丰富的思维框架/观察角度,和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缺乏想象力的直觉本能之间的矛盾.

本质上还是直觉本能影响判断力和急于追求短期套现。长期利益兑现的精确时间点无法准确预测,但定下心来研究理解长期趋势后,你会知道它有大概率会在某个时间段爆发。最难做到的是等待忍耐,和抑制短期患得患失的情绪。

8、退火重生

1/ 童年是人类进化在做 “模拟退火”计算的一种方式.

2/ 为了获得全球最优解,可以容忍局部的次优解的探索,是全局策略 (俗称 “下一盘大棋”)的一个基本属性。“模拟退火”的算法本质,就是在状态空间搜索的过程中,缓慢地降低搜索选择次优解的几率,直到最终定格在一个接近全局最优解的位置.

3/ 这类似金属冶炼中通过退火处理,释放材料的组织缺陷和残余应力,增加延展性和韧性。温度慢慢降低,探索改变的几率慢慢接近于零.

4/ 大部分成年人,其早期成长历程,决定了其思维框架和定式,这相对于其早期成长环境是接近全局最优解。但相对于新的巨变的环境, 这往往格格不入。

5/ 要想获得新的全局最优解,就必须抛弃很多深入大脑的定式,强迫自己承受对于“次优解”的探索。

6/ 但大部分成人,已经没有能力,承受暂时的后退,换取新的“浴火重生”。他们和冷冰冰而脆弱易断的金属材料,并没有太大区别。

无法重新“退火重生”的障碍有三:一是思维框架里,根本不相信新环境下别的状态空间内存在好得多的全局最优解。二是无法承受暂时的,看似后退的变化,和周围人的社会压力,放不下面子。三是情愿偏爱确定的短期小回报,也不愿接受短期不确定但长期有可观概率的超高回报。

9、活在自己思维框架的囚笼里

1/ 投资领域,最能迅速暴露人性的各种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2/ 认知失调之障碍,即使你向对方指出,他说他知道了,也很难克服.

3/ 这个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生理性的,和大脑的结构机理的局限性有关.

4/ 人的大脑硬件,本质上不具备足够多的 内存/输入输出带宽/处理能力,去理解大规模,多变量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

5/ 人性的很多偏见和习惯,多为早期成长环境经历影响,大脑对外界认知的逐渐形成的,固化的,频繁调用的,编译好的的小程序.

6/ 看看网上,现实中各种鸡同鸭讲,为政治,宗教,文化,医学等等的激烈争吵就知道.

7/ 当代心理学家的各种测试和研究,有一种隔靴搔痒,只是描述表象, 没有触及问题本质的感觉

8/ 十年后一个最大的增长点,可能是脑机借口技术的突破.

9/ 2017年比特币接近二十倍的增长,背后是过去九年不为圈外人所知的软件生态系统的艰难的开发,积累,探索和各种激烈博弈.

10/ 可以把 Tim Urban 2017 年五月关于 neuralink 的文章,等价于脑机接口领域的”中本聪白皮书” ?

11/ 我们还在等着脑机接口领域的 “genesis block”.

这个比 ‘智商’更复杂,人的思维框架固化后,面对新范式,一般都会本能的强烈抵触。//@孙宇晨:讲白了,就是智商问题是硬伤啊

10、大脑像个卵子

上网多年,有一个感慨,许多人的脑子就像被封建礼教封建贞操,毒害过的无知少女,谁先强暴了她,她就一辈子跟着这个恶棍,从一而终,无怨无悔,就算被卖了,还要帮着人数钱。

这个类似的说法芒格 (巴菲特的搭档)也讲过,大部分人的大脑像个卵子,被受精后,就会拒绝别的精子进来了。思维框架固定后,要想改变,必须跃过非常高的势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159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