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本报记者杨圣学可能是自己年龄大了怀旧的原因,采访铁路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关注各地春运中的小慢车。去年春运前,我向几个铁路局询问小慢车绿皮车的情况,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本报记者杨圣学

可能是自己年龄大了怀旧的原因,采访铁路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关注各地春运中的小慢车。

去年春运前,我向几个铁路局询问小慢车绿皮车的情况,都给我了回复。其中太原局宇飞科长向我介绍了局管的两趟小慢车、两趟公益小慢车。只是去年春运我去了成都局,15天时间先后采访了内江到昭通、重庆到秀山的两趟小慢车和沿线的9个车站,没有来太原局。于是,今年在采访了北京局津涉车队和沧州、德州、衡水、黎城、潞城站春运后,来到沁县,采访沁县到太原的公益小慢车。

2月8号,记者在沁县站上了8172次公益小慢车,在1号车厢坐了下来。车外是冷风嗖嗖的寒冬,车内却是暖气融融的温馨。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列车长和列车员整理仪表仪容,准备迎接旅客上车。

虽然是老的绿皮车,但是车厢里面很干净,不多的行李在行李架上摆放的规规矩矩。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寒冷的冬天,温馨的春运,干净的车厢。

这一天已经是正月十八,沿线群众外出的务工流高峰似乎已经过去,车上的人不多。记者看到有一家三口人正在说话,就走过去坐在男主人身旁,闲聊起来。

男主人姓李,今年44岁,家在襄垣县虒亭镇上。他说,女儿在清徐县上学,是幼师学校,大专,去年才考上的。自己和妻子两口都是在太原小店的富士康集团打工,做手机的,来了有三年多了。他告诉记者,他全家6口人,虒亭家里还有三口人,父母亲和一个小儿子,只有两亩多地,一年收入有2000多块钱,小儿子在家上学,由于地少,收入太低,无法生活,才出来打工,现在两口子每月收入有6000多元,很大的改变了家庭生活。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说,这趟小慢车太好了!车站就在我家门口,就像是为我们专门开行的一样!我们两口逢年过节都要回老家的,看看老人,想念孩子。我们村里许多在太原或者在外地打工的工作的,外出回家全都是坐这趟车!不光上车方便,而且票价特别便宜,沁县到榆次才10块5毛钱!非常符合我们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两口来回一趟才40来块钱,能不经常回来看看?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列车员在给上车乘客验票。

李先生说的”小火车”,是因为它只有三节车厢,运行在太原到大平之间。虽然只有三节车厢,乘务员的服务却是非常的好。车上本没有暖气,为了旅客们上车了暖呼呼的,列车员们不辞辛苦,一锹一锹的把煤扔进小锅炉,为车厢供暖。据了解,铁路部门制定了小火车冬天的取暖标准,锅炉水温要高于60摄氏度,这样车厢的温度才能保证。遇到降温的时候,要保持在80多度。列车员李巧玲说,火车开行几十年时间,山区群众购买生产用具、生活用品、销售山货、置办年货、外出务工、进城求学、甚至娶媳妇嫁姑娘等,凡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8171/8172都会成为沿途老乡们的首选。李先生插话道:一句话,小慢车成了沿线大山里最受老乡们喜爱的交通工具。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在乘降点上车的旅客正在车上购票。

李先生越说越激动,声音也高了起来。邻座的两个学生也走了过来。一位姓周的同学告诉记者,他们两个是在太原粮食技校上学。去年因为疫情,国庆节就回家了,在网上上课。现在疫情好转,学校要求返校上课。于是我们俩选择了乘坐这趟小慢车。记者问,你们年轻人不嫌小慢车慢吗?他俩异口同声的说,车是慢,但是我们从小就是经常跟着大人乘坐这趟车进县城,卖家里的农产品,买生活用品和我们学习用具。现在去太原上学了,以后毕业了可能去外地工作了,乘坐小慢车的机会少了,所以我们俩商量这一次要坐这个小慢车,回忆这种晃晃悠悠的感情。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小慢车没有茶水炉。列车员为乘客送开水。

车厢外寒风呼啸,车厢内温暖如春。列车停靠的几个小站,陆陆续续又上了一些旅客。他们中有经常坐车认识的,就互相打着招呼:今天去哪啊?有不熟悉的,也与座位上的旅客谦让着坐下来。大山里的农民就是那么温良恭俭让,淳朴、善良。他们坐下来,就熟悉了。攀谈起大山里的家长里短、奇闻异事。从谁家姑娘嫁人到谁家小伙子娶媳妇,谁家结婚摆了多少桌酒席,谁家孩子考上了哪里的什么大学,从哪个村新农村建设怎么好怎么好,到谁家旧房改造盖了几层小楼,从最近什么农产品卖什么价钱,到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记者不由感叹:他们身在大山,却胸怀天下,这就是新时代的农民啊!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榆社站带给乘降点职工的生活物品被送上车。

列车在晋东南的太行山里奔驰着。每逢到站、开车,列车员李巧玲就会提前预报、提示旅客一路佩戴口罩。她告诉记者,这趟车以前是车务段跑的通勤车,以接送铁路职工上下班、为乘降点送物资为主,有群众愿意上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出行。2020年4月交由太原客运段乘务,仍然以通勤为主,同样老百姓也可以上车。这趟车平均10分钟左右便在一座小站停靠。其中太原、榆社、榆次、武乡东和沁县五个站是客运站,有站房、站台和售票。修文、郝村、红崖、沿寨、阳乐、社城、台曲等17个乘降点,即无人值守的“站”,上车了买票。她说,这些分布在大山之中的小车站,紧靠村庄,这里的留守老百姓平时很少出门,因为每天有了8171/2次列车的到来,让他们与外界似乎有了联系,经常可以听到他们与亲人相见时的欢笑声。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这位学生乘客的背包带开缝了,列车员找来针线为她缝上。

列车继续行驶着。两位老年夫妻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位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是沁县农村的,家里5口人,6亩地。儿子儿媳原在杭州打工,去年,孙子考上了榆次的学校,儿媳就回到榆次照顾他。他说,这趟小慢车真是挺好的,方便了老区农民出门,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沁县4个人拼车到榆次,每个人100元钱,我来一趟榆次小慢车才10来块钱,你看,这就便宜的太多了,所以,我们村里邻居们外出都是乘坐这趟小慢车。他说,我们山区农民喜欢这趟车,还因为车上的列车员服务特别好,说话和气,脸上满是笑容,搀扶我们上下车、帮助老年人和行李多的旅客拿行李,在车上给我们送开水,一路问寒问暖,就是自己孩子也只能这个样子了!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列车员帮助行李多的下车旅客拿行李。

车过榆社站,1号车厢有一位农民旅客腰突然被扭伤,疼痛异常。列车长立即在车厢寻找医务人员和伤湿止痛膏药。一位女士先拿来一贴大“土膏药”,列车员马上送给伤者贴上。随后,又有两位男士同时送来两贴少林膏药和羚锐膏药,也交给了伤者。短短20几分钟,先一贴膏药开始显示药力,疼痛开始缓解。这位旅客非常感动,连连说:谢谢你们。本以为快下车了,你们可能安慰我一下就算了,没想到你们前前后后挨着车厢找膏药。你们真的是山区群众的暖心车啊!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铁路通勤职工趁着在车上休息时间打扑克。

担当8171/8172次列车当日值乘任务的,是太原客运段连云港车队三组。列车长魏永明告诉记者,小慢车全程运行190公里,单程运行4小时52分,停靠22站,是山西省目前车厢数量最少、运行速度最慢、停站最多的通勤列车,他将沿线的小村庄串联起来,共同走向富裕的明天。无论冬天天寒地冻、狂风暴雪,还是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这趟小慢车都是太行老区的老乡们唯一的出行方式,即便现在出行方式多了,小慢车依然是他们的首选。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旅客们在车上聊天。

前面就是榆次了,记者计划在这里下车。车厢外,雪花依然在飘,寒风依然呼号,车厢里依然是暖洋洋热乎乎的。就要下车的旅客们互相打着招呼,他们将要各奔东西,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家庭的幸福,也为了自己的梦想。……

8172次:开到家门口的小慢车

列车上的“便民服务箱”,装着针线盒、日常药品、充电器等,以备旅客急需。

8172次列车开始鸣笛了,似乎与下车的“朋友们”说:再见了,欢迎你们再来乘坐这趟小慢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3524.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