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出生时间:约公元前470年。家庭:父亲佛洛尼斯科斯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是助产妇,中产公民家庭。经历:先是随父学艺,后自学成才,成为无酬教师,先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简述苏格拉底的生平

  •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470年。
  • 家庭:父亲佛洛尼斯科斯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是助产妇,中产公民家庭。
  • 经历:先是随父学艺,后自学成才,成为无酬教师,先后三次参军,在雅典公民大会当过陪审员。
  • 生活:艰苦,吃穿不讲究。
  • 相貌:丑。
  • 爱好:辩论。
  • 学生:柏拉图、色诺芬
  • 妻子:赞西佩。出名的悍妇,据说是个美女。
  • 称号:希腊三贤之一。
  • 作品:无。得幸于学生对他的记载。
  • 追随者:数量不详。
  • 主要成就:使哲学领域从研究自然的本源到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
  • 死亡时间:公元前399年。
  • 死亡原因:犯法被判死刑。

色诺芬和柏拉图对苏格拉底记载的争议

  • 色诺芬是一个军人,头脑不太灵光而且思想保守。在叙述苏格拉底被审判时,主张苏格拉底十分虔诚,并没有败坏当时的青年而且对他们很有益。但是他的辩论中并没有说明当时的人为什么仇视苏格拉底,按照伯奈特在《从泰勒斯到柏拉图》的说法是“色诺芬给苏格拉底做的辩护真是太成功了。假如苏格拉底真是那样,他是绝不会被处死刑的。”有关于色诺芬留存的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载,排除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记载外,其回忆录还是有一部分令人信服的。当然,也有人说他记载的一切都是真实可靠的。今人参考色诺芬的作品大多疑惑于他所记载的真实性。
  • 至于柏拉图本人这里先不赘述,下期我会写到他,这里只描述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叙述。他的记载让今人疑惑的地方就和色诺芬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对话录》里有意把苏格拉底描绘到怎样的程度,而柏拉图又想借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当成自己思想的代言人又到什么程度。后人认为最具有历史真实性的一篇对话就是《申辩篇》。

苏格拉底受审的罪状和真正理由

  • 背景:伯利克里时代落幕,雅典刚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获得喘息,民主派夺回政权。
  • 罪状:不敬神明,败坏青年。
  • 真正理由:差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人们怀疑他和贵族派有勾结,谁让他的学生几乎都是由贵族组成的,当时当权的人认为这样极具危险。

简述苏格拉底体现的主要思想:

  • 心灵:不能求诸于自然外界,而是求诸于自我内在。人不再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是独立于自然的实体。
  • 灵魂:将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开创先河。
  • 真理:意见数不胜数,真理唯一,以目的论代替对事物因果关系研究。
  • 辩证:苏格拉底反诘法。
  • 教育:问答法,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 伦理:知识即道德
  • ……

苏格拉底流传的那些只言片语

  •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 最热烈的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 真正高明的人,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使自己不受蒙蔽。
  • 真正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 ……

我们所认识的苏格拉底

  • 不论当今什么书籍,其记载的关于苏格拉底的一切,都是在其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记载的基础上流传开来的。我们不清楚这些记载里有多大程度还原了苏格拉底的真实面貌,还是他的学生们借先贤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论,这一部分的区别我们就交给那些历史学家们揣摩。
  • 要了解西方的哲学,苏格拉底都是我们这些学生无法逃避的一座大山,他留下的只言片语,和那些具有启迪性的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于政治、教育和哲学性观念。我们并不 用在意那些学者所在意的真实性问题,我们应该在意他为我们留下的那些精神财富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我们所用,能够在多大程度实现我们自身。
  • 后人对苏格拉底几千年来一遍又一遍的解读和诠释,估计苏格拉底自己也想不到在他身上能够产生那么多理解,能影响那么多人因他产生的思考。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去过分解读他,而是通过他聆听自己的声音,就像苏格拉底教育学生那样,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 下一期我们继续讲苏格拉底最伟大的学生柏拉图。感兴趣的点点关注呦。有其他想法的评论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393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