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复制自身过往的经验去解决,但另一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懂得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大脑的运算思维才能够解决到它们。
当面对问题时,如果你缺乏这种深度的运算思维,你只能解决到问题的表面,甚至是连问题都无法解决。
而如果你能够运用自身深度思维的思考方式,那么你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把问题解决掉。
一般情况下,我们没有经过思维训练的人,其思维逻辑链条都比较短,很难对问题构建深入的分析,阻碍到自己对问题提出的正确思考。
而想要让自己获得深度的思维方式,就必须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训练自己。
其中一种简单易用的思考方法,就是5why法。
什么是5why思考法?
5why,顾名思义,就是五个问题,指的是面对一个问题时,通过连续多次问出“为什么”,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思考方式。
当然,尽管这里是说5why,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不一定只能够五个问题。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一连串问十几个问题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要懂得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那在具体解决问题时,怎么运用这个5WHY思考法呢?
这个方法,在日系企业中运用得比较多,其首创者正是丰田汽车企业的前副社长大野耐一。他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问题1: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1: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2: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2: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3: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3: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4: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4: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5: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5: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
还有一个例子。
某博物馆的西边外墙面上,经常出现非常严重的腐蚀,需要经常涂刷新的油漆。有一天,博物馆的主管发现墙面再次被腐蚀得很严重,他不得不去处理这个问题。
如果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去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再涂刷油漆”。但是,这个答案很明显只能解决表层的问题,至于根本的原因所在,还是没有找出来。
而喜欢思考的人,或许会更进一步去分析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西边这道外墙会被腐蚀,而其他墙面就没事呢?”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原来博物馆的清洁人员在冲洗墙壁的时候,用了一种有高浓度腐蚀的清洁剂,这才导致墙面出现腐蚀。
既然如此,下一次涂刷墙面的时候,换一种清洁剂,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根据5WHY法,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清洁工要使用高腐蚀度的清洁剂呢?
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发现原来墙壁上有大量的鸟粪,一般清洁剂是很难清除干净的。
问题是:为什么这面墙会有大量的鸟粪呢?原来博物馆西墙附近,经常很多燕子往来。
那么梳理下来,运用5WHY法的思考流程就是如下了:
问题1: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
答案1: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
问题2: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
答案2:因为大厦周围有很多燕子在住着。
问题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
答案3: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
问题4: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
答案4:因为博物馆西墙上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
问题5:为什么西墙有这么多飞虫?
答案5: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
问题6: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
答案6: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
问题7: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
答案7:因为西墙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博物馆西墙上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隔绝阳光,这样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了。
这就是5why思考法的实际运用了。
为什么要运用5why法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非要运用5why法不可呢?
我们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浅层的原因去找答案,但答案被找到之后,又能够合理解释到问题,我们通常就不会继续思考下去了。
然而,这种思考方式,只适合一些简单而直观的问题。当面对一些复杂而又由多种原因构成的问题时,很明显,深度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更适合用来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会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两种,而决定我们能不能釜底抽薪把问题完全解决掉的,却是深层原因。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例如你感冒,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吃感冒药就行了。吃完药,你感冒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然而,你很难保证,下一次吹了冷风,你不会继续感冒。
所以,想要减少你感冒发生的频率,你真正要采取的解决措施,不是每次去吃感冒药,而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加强体魄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所以,运用5WHY思考法的好处是,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是构建深度思考的方式之一。
你看问题比别人看得更深入,就意味着你的逻辑思维链条比别人更加长,所关注的地方也就更多。
当你培养出这种深度思维习惯,你面对不同的困难时,自然比起其他却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找到更多解决方法了。
如何正确运用5WHY思考法?
尽管5why法的要旨,就是针对问题提出问题。
但怎么提出正确的问题,却会决定你能不能找到根本原因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在运用5WHY法时,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的:
1,提问在要合理的次数;
2,提问要有针对性;
3,避免无意义的质问;
什么意思呢?
在刚开始运用5WHY法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疑惑,到底要问几个问题呢?难道只需问五个问题就可以了吗?还是要无穷无尽地问下去呢?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懂得根据情况灵活调整。但是,调整也有个限度,不管是你是三个,还是问三十个问题,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根据问题所限定的范围,一直追问下去,直到这个问题再也没有解决的意义为止。
例如你的手机无法开机,你提出来的问题,当然是跟问题相关,现在在问题所包含的范围之内,而不是提出“为什么我要买这款垃圾手机”这类不相关的问题。
而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通常都会发出类似这种“抱怨式”的问题,诸如“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倒霉”、“为什么我就是没钱”等等。
这些问题,很明显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是于事无补。
正确的做法,就是把提问,限定在与问题相关的范围之内。既然手机坏了,当然就要问:“为什么手机会突然无法开机呢?”
然后根据这个问题,通过调查或者研究,去寻找相关的答案,如:“可能是手机没电吧!”
当然,有时候提问肯定不止于此。你可能要继续提问:“为什么手机才充完电不到半天,就这么快没电呢?”
于是你深入研究发现,原来是电池损耗很大。那为什么电池损耗很大呢?因为经常充电,导致电池损耗很大。为什么要经常充电呢?因为经常玩手机。那为什么要经常玩手机?因为无聊。
当你的问题来到这里的时候,对于解决手机没电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这时就可以停止追问,把目光放在“电池损耗”这一点上面,换上新的电池,平时改掉动不动就充电的习惯,就能够把问题解决掉。
换言之,当你的追问,对于解决问题没有特别大的意思时,就可以停止追问了,没必要无穷无尽地问下去。
同时,你问出来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例如对于“手机电池的损耗大”这个情况,有两种提问的方式:
第一:为什么手机的电池会损耗这么大?
第二:电池损耗多大才会导致手机开不了机?
哪一种方式,对于当前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呢?当然是第一种了。
因为第二个问题,除非你对于电池的生产和制造有过深入研究和相关知识,否则这个问题,对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连续发问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提出来的问题,一定限定在“解决当前问题”这个范围内,如果脱离这个范围,我们就会无穷无尽地问下去了。
最后,要分清楚“提问”和“质问”之间的区别。前者是针对事情的提问,后者则是针对人身的提问。例如:
- “为什么手机电池会损耗这么大”,这是提问。
- “为什么你让手机电池损耗这么大”,这就是质问了。
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懂得识别何为提问,何为质问,能够有效清楚梳理我们的思维,进而将思考重点放在寻找解决方案上。
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回答问题的关键之处
运用5WHY法时,不仅要问题要问对,回答问题时也要答对。
若果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不懂回答,或者回答得不好,卡住了,这对于解决问题而言,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从三个方面构建回答:
1,主导原因;
2,可控性措施;
3,解决方向清晰;
什么意思呢?
由于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有时候往往会有几种原因导致,而我们很难把所有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一一罗列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从主导原因入手,以此开始排查。例如手机开不了机,可能是没电,也可能是手机内部零件损坏。
但根据当前问题的出现,主导原因通常都是电池没电造成,而这个回答,是一个可控性措施,只要我们尝试去充电,或者更换电池,就能够通过尝试,去获得答案——是或者不是。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只需要排除电池没电这个原因就行,这是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法。
否则,如果是其他回答,诸如手机内部零件损坏,由于这个回答无法控制,我们测试不了,无法进行排查,这个解决方向就不清晰了,也就很难私底下去解决问题。
那么这个“手机内部零件损坏”的回答,就属于无效的思考了。
所以,当我们运用5WHY法,提出来的问题不仅要有针对性,回答时,也需要做到“可控性”,有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法。
否则你说“手机无法开机,是由于手机质量有问题”,这个回答就属于我们自身“不可控”的范围之内,毕竟要解决这个问题,岂不是要跟手机生厂商去谈了?
综上所述,正确掌握5WHY思考法,不仅可以培养出我们的深度思维方式,同样,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
平时有意识培养和延长自己逻辑思维的链条,你就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