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

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自朱元璋起事起到洪武年间,察举制度都是明代招揽人才的主要制度。朱元璋攻克金陵时 ,曾经利用察举制度征辟到了儒士叶仪,范祖干,到了他攻克克州,又征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自朱元璋起事起到洪武年间,察举制度都是明代招揽人才的主要制度。

朱元璋攻克金陵时 ,曾经利用察举制度征辟到了儒士叶仪,范祖干,到了他攻克克州,又征辟到大儒宋濂,刘基,章溢,叶辰等人。

等到朱元璋即位吴王,便勒令下属州县每年向他保举贤才以及勇武谋略,通晓天文,精通书律的人。

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

天文时钟

此后朱元璋又进行数次征集人才。

洪武元年(1368)征天下贤才到京城,授以守令。

洪武三年(1370)下诏举行科举,但仍然命令群臣四处寻访德才兼备的人。

罢行科举之后,明朝获取人才的途径多以学校培养为主,学校变成了各级官员的储备机构;荐举则变成招揽当代贤士的正规制度,至此明代的察举制度彻底资格化,走向历史的舞台。

明初之时的察举制度,科目繁多,洪武六年下令让各部各司衙门荐举人才时,所颁订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的人),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qi)民(年纪大,有德行的人)。

据明实录所记,明朝察举制度所列科目远不止于此。

明朝的察举制度按照察举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

第一类为延聘,相当于连续任用,是最高等级的察举方式,多为亲信之人推荐,然后派遣特使前去聘请,此类人有,刘基,宋濂,陈遇,秦从龙等。

第二类为征召,相当于强制任命,派遣专门的使者四处求访,如若遇到学识渊博,才学出众之士,即可征召入宫。

第三类为保举,由各级官员举荐他们所熟知的人,录用与否由上级领导决定,如果举荐的人才不堪其用,则惩罚举荐者。

明朝在统一天下之前,察举制度以第一二类方式为主,所得到的的人才水准相当高,比如宋濂,刘基等等。

但是明朝大量使用荐举的人才,则是在洪武后期,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杀戮,牵连被杀者数万人,导致明朝各个机构的各级官员大量减少,迫切需要人才的补充。

因此在当时,朱元璋屡次下令各部各司衙门官员荐举人才。

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

先是在洪武十三年二月,诏令各郡县荐举聪明正直,孝悌力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以及精通数术者。

同年四月,十月,再一次令群臣竭尽全力去寻访人才,荐举自己所熟知的人才。

是年十二月,天下郡县所荐举之人都已达到京城,共八百六十余人,同时授予其官职。

就算如此,对于庞大的人才空缺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

在朱元璋罢行科举的十二年间,察举制度曾经盛行一时,但是这种方法偏重于现任官员推举人才,并且强制至少一人,但乡邻的评价却并不算在其中。

到了后期,由于诏令荐举的次数太多,荐举的人才质量良莠不齐,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洪武十五年,监察御史赵仁上奏称,由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诸科,所荐举的人才,在治理下属郡县的过程中,多有不称职的表现。

明初察举制度的内容都有哪些?

由此可见,虽然察举制为明朝各级政府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举荐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明代基层政治的发展。

察举制作为明朝罢行科举制后的替代,只能算是一个速成之法,不可长久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6749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