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如果定期维修,任何装有UZ引擎的丰田汽车都可以行驶30万公里以上。
1989年至2013年间,丰田制造了“百万公里”发动机,就是UZ系列,首次亮相的1UZ-FE因其强度和可靠性而受到赞誉,这在当时的V8发动机中是非常独特的。继1UZ-FE之后,在长达24年的制造过程中,丰田还推出了另外两款型号。丰田非常慷慨的在这款发动机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不断让我们想起他们在V8领域的“过度设计”。
初始阶段
丰田1UZ-FE发动机源于1983年开始的“F1项目”,意思是“旗舰1号”,因为丰田董事长丰田英二希望开发出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
这家日本制造商正准备在豪华汽车领域挑战宝马、奔驰和凯迪拉克等品牌。然而,F1项目的开发花费了丰田高达10亿美元,花了6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发展阶段
1UZ-FE发动机由1400名工程师、60名设计师和另外2500名人员共同打造,丰田开始了其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丰田UZ系列是继60年代的V系列之后,丰田生产的第二个V8系列,通常被称为“丰田Hemi”。
为了确保这款最新产品的稳定性,丰田首席工程师铃木一郎(Ichiro Suzuki)制造了900多台实验发动机,甚至在UZ原型投产前,在全球范围内行驶了268万公里以上!丰田UZ发动机需要保持该公司在耐用性方面的光辉声誉,而铃木一郎正在不遗余力的做这样的事情。
初次发布
1989年,也就是该项目开始六年后,丰田推出了雷克萨斯品牌,即LS400。日本的凯迪拉克杀手带着1UZ-FE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头条。
LS400的速度比宝马7系还要快,可以说比奔驰S级车好看,装备也比那个时代的凯迪拉克要好得多。但最重要的是,这款车比那三款车都便宜。
技术卓越
丰田1UZ-FE被彻底地过度设计。这款全铝发动机配备了一个由八个配重支撑的锻钢曲轴,取代了常规的六个配重。丰田还安装了六个交叉螺栓主轴承盖,而大多数发动机在轴承轴颈两侧都装有两个。因此,维护良好的1UZ-FE动力装置可以轻松达到30万公里。
丰田为UZ发动机系列实施了一个方形的设计,正如预期的那样,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都进行了加固,以坚持丰田的标准。因此,最好的UZ发动机是1UZ-FE,汽车记者马特·法拉在2019年带着他的1UZ-FE行驶了超过1,000,000英里!
站稳市场
丰田的发动机在整个汽车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日本当时正在经历一个值得拥有豪华品牌的“经济奇迹”时代。这个名牌就是雷克萨斯,当价值10亿美元的丰田1UZ-FE在引擎盖下安静地隆隆作响时,雷克萨斯立即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即使在今天,最初的LS400在5星评级中也有4.9。
TopGear在1990年著名地在LS400上平衡了一杯水,以显示其在竞争中是多么平滑和设计精良。在这次彻底的测试中,丰田1UZ-FE击败了宝马735i和奔驰SEL。
衍生版本
在24年的生产中,丰田的“百万公里发动机”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分别命名为1、2和3 UZ-FE发动机。
这三种都是相似的,只有一个突出的区别是在2UZ-FE上,那就是使用的材料。2UZ-FE使用铸铁取代铝,增加其耐久性。正因为如此,2UZ不被改装者所青睐,因为它的主要用途是低转速、高扭矩的SUV,如丰田4Runner和陆地巡洋舰车型。
性能突出
最初的1UZ发动机大约为250匹马力。1997年,丰田VVT-i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切,使铝制车身在4000转/分钟的转速下达到290匹马力和310磅·英尺的扭矩。
在1UZ-FE之后,出现了不受欢迎的铸铁2UZ-FE,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32马力。然而,3UZ-FE的数据高达300马力,因为UZ恢复了状态。丰田在多个车型上搭载了UZ系列发动机。
可调性
作为一个紧凑的V8发动机, UZ系列最终进入改装人员手中,他们发现其坚固的结构非常有用,可以愉快地处理高达500马力的功率。之后被又被证明1UZ可以处理1000马力的功率。
2005年,丰田Supra GT500赛车的3UZ-FE发动机被调至479马力。
应用到飞机和船上
有趣的是,1UZ-FE成为了美国联邦航空局认证的飞机发动机!丰田在UZ的基础上生产了FV2400-2TC飞机发动机。然而,在一架TAA-1原型机上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飞行后,该项目未能继续下去,于1997年终止。
UZ还推出了了VT300i船用发动机,这是另一种基于丰田1UZ-FE V8的发动机。丰田UZ系列V8发动机为之后的八缸发动机树立了标杆,迫使老牌德国品牌迎头赶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