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浪漫之都,凝结着欧洲千年文化的精髓。人们提到法国会联想到”巴黎铁塔”、“香榭丽舍”、“前卫时装”、“美妆香水”、“塞纳河畔”等等。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法国不仅拥有高度繁荣的奢侈品牌产业,法国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艺术遗产。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这个浪漫之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风光。
法国,波尔托湾
法国波尔托湾(Gulf of Porto),位于科西嘉岛的中西部海岸,隶属于奥萨尼-帕尔蒂内洛-皮亚纳-塞里耶尔大行政区。
1983年,波尔托湾:皮亚纳-卡兰切斯、基罗拉塔湾、斯康多拉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波尔托湾低于海平面560米,是科西嘉地区自然公园的一部分,位于斯康多拉半岛。
波尔托湾海岸线以约900米高的红色悬崖、沙滩、岬角而著名,如开普奥萨尼和埃尔博半岛。
科西嘉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波尔托湾是其中重要的景点之一。
法国波尔托湾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法国,圣米歇尔山
法国圣米歇尔山是法国的著名古迹和天主教朝圣地,位于法国芒什省的一座花岗岩小岛上,距离海岸约两公里
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海拔88米。周围是碧海白沙,四周既无树木又无房屋。
圣米歇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因一位主教在梦中得到启示,在岛上修建了第一座教堂。经过很多年代的努力,一直到16世纪,圣米歇尔修道院才真正完工。
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每年吸引朝圣者前来朝圣。
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比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直插入云,顶上大天使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指向天空。
每当涨潮时,圣米歇尔山成为孤岛;退潮时,可以通过滩涂与大陆联通。
大文豪雨果曾赞誉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法国,加尔唐普河畔圣萨文修道院教堂
圣萨文修道院教堂,也被称为加尔唐普河畔圣萨文修道院教堂或圣塞文-梭尔-加尔坦佩教堂,是法国的一座著名教堂,1983年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萨文修道院教堂始建于公元810年,由西方僧侣之父圣贝诺·德安尼创建,并得到国王查理曼大帝及其继承人的保护。
教堂最初作为修道院存在,但后来在诺曼底军队的侵袭下被烧毁。于1023年正式改建成为教堂,并以其“罗马式西斯廷教堂”的特征而闻名。16世纪后,教堂再次遭到摧毁,并于1640年由圣马克的本笃会修道士重建。
教堂以保存极好的11世纪至12世纪的巨幅壁画而著称于世,这些壁画以圣萨比诺和圣奇普利亚诺殉难的故事为主题,以及耶稣受难和复活、教会的兴起等内容。大殿拱顶412平方米,画满了《创世纪》和《出埃及记》的故事。
法国,加尔桥
法国加尔桥是一座三层的石头拱形桥,同时也是古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高49米,长275米。
1985年,加尔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尔桥大约建于公元前19至20年,为了高架渠横跨加尔河所建。
加尔桥共有三层,每层有不同数量的拱门,下层有6个,中层有11个,上层有35个。
建筑加尔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最大块石厚50厘米,长2米多,重约6吨。
欧元五元纸币的背面就印有这座桥的图像。
法国塔恩省,阿尔比主教城。
法国阿尔比主教城位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塔恩河畔,是塔恩省的首府。
别因其市中心的传统建筑全部由红砖砌成,整座城市色调泛红,故有“苍红之城”的美称。
阿尔比主教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3世纪,阿尔比十字军镇压了卡特里派教会后,主教在这里建造了规模宏伟的主教座堂和主教宫,以展示基督教不可侵犯的威严。
阿尔比主教城是天主教的重要象征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国,康斯坦丁浴场
法国康斯坦丁浴场位于普罗旺斯地区的阿尔勒,建于公元4世纪,是古罗马温泉浴场的绝佳典范,尽管现今仅保留了一部分,但仍能展示古罗马沐浴文化的迷人风采。
浴场在建造时交替使用砖块和水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拱形天花板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康斯坦丁浴场、阿利斯康墓园和圣托菲姆教堂等是法国南部最有名的罗马时代遗产。
法国,斯坦尼斯拉斯广场
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位于法国洛林大区的南锡市。
斯坦尼斯拉斯广场由斯坦尼斯拉斯·莱什琴斯基下令建造,他是一个没有自己王国的国王,后来成为洛林公爵。
广场的建造时间为1752年至1756年,由建筑师埃赫尔(Héré)领导的一支出色的建筑团队完成。
该广场是为了纪念斯坦尼斯拉斯的女婿——法王路易十五而建造,同时也是为了将南锡的新老城区连接起来。
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工程,展现了启蒙时代君主对公众需求的关注以及他们对城市美学的追求。
广场周围环绕着精美的建筑,整体布局和谐而合理,创造了一个既能提高王国声誉,又具有实用性的城市空间。
1983年,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及其轴线的延伸——卡里埃勒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斯坦尼斯拉斯广场被视为法国乃至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体现了18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华。
法国,西多会修道院
法国西多会修道院于1119年建成,位于法国勃艮第大区科多尔省,位于勃艮第北部;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多会由法国罗贝尔(Robert)创立于1098年,主张全守本笃会严规,强调安贫、简朴及隐居生活。1114年,伯尔纳(Bernard of Clairvaux)加入后,西多会迅速兴旺,其分院多达500余处,百年后达1000余处。15世纪后,西多会逐渐衰落。
西多会修道院保持着华贵的罗马式建筑风格,是欧洲最古老的西多会修道院之一。
法国凡尔赛宫
法国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中国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凡尔赛宫的原址最初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在其上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
路易十三去世后,其子路易十四决定在此地扩建宫殿,并使之成为法国王室的永久居所。路易十四对凡尔赛宫的扩建和改造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使其成为了欧洲最宏大、最华丽的宫殿之一。
自路易十四开始,凡尔赛宫成为了法国的政治中心,法国政府和法院也迁至此处。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和王后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的法国大革命中,凡尔赛宫遭到了民众的洗掠和破坏。
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并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如今,凡尔赛宫对外开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1979年,凡尔赛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占地面积巨大,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宫殿的建筑风格为古典主义,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
凡尔赛宫的内部装饰极为豪华,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宫殿内的壁画、挂毯、家具等艺术品均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审美和工艺水平。
凡尔赛宫前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与宫殿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法国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法国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是一条历史悠久且充满宗教意义的路线。
1998年,法国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在整个中世纪是成千上万虔诚朝圣者们的终极目标。这些朝圣者从欧洲各地出发,为了到达西班牙的圣地,他们必须穿越法国。
这条朝圣之路标出了朝圣者穿越法国的路线,是中世纪宗教与文化交汇和发展的重要见证。
朝圣之路上包含了78处重要的历史古迹,这些古迹包括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旅馆、桥梁、支石墓和小路等。其中,还包括了已单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米歇尔山、韦兹莱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布尔日大教堂等。
法国,布尔日大教堂
法国布尔日大教堂,全称布尔日圣埃蒂安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南部大约200公里远的谢尔省布尔日市(Bourges)。
布尔日大教堂是法国中世纪基督教的权力中心,与沙特尔大教堂一样,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中的佼佼者
布尔日大教堂属于哥特式建筑,以匀称的比例、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闻名。
布尔日大教堂内部拥有精美的彩绘玻璃窗,描绘了末日审判的基督和启示录、圣母玛丽亚和圣埃蒂安等主题,以及新约旧约故事、圣徒和殉教者、布尔日大主教、先知和使徒的生平。
布尔日大教堂是法国中世纪基督教的重要象征,始建于1195年,并在随后的60多年里完工
法国,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位于法国索姆省亚眠市索姆河畔;始建于1220年,1981年,法国亚眠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亚眠大教堂的外观为尖形的哥特式结构,拥有两座高度不同的钟塔,分别高67米和62米。
亚眠大教堂内部由三座殿堂、一个十字厅(长133.5米、宽65.25米、高43米)和一座后殿组成,布局严谨。教堂的墙壁上雕饰有基督教先知、信徒和法国历代国王的画像,并有著名的宗教题材的雕像,被称为“石头上的百科全书”。
亚眠大教堂内遍布12米高的彩色玻璃窗,几乎看不到墙面,开创了建筑学上强调采光的新阶段,亦是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窗的典范。教堂正立面饰有直径11米的巨型火焰纹玻璃圆窗。
亚眠大教堂内的雕塑群体——《亚眠圣经》闻名于世,皆为宗教题材,如《最后的审判》、《圣母生平》等,至今保存完好。
法国,奥朗日古剧场
奥朗日古剧场位于法国南部沃吕克兹省的奥朗日市,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剧场之一。
奥朗日古剧场建于1世纪,即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公元前27-前14年)。剧场在4世纪时被放弃,化为废墟,但在中世纪时成为防卫据点。1825年后,剧场得到了修复,并自1869年起,每年夏季都在这里举办奥朗日艺术节。
剧场的看台依山势而建,呈半圆形,阶梯状的观众席一级级地向内收缩,可容纳8000人至10000人。剧场舞台的正面是一个高高的墙,长103米,高为38米。中央大壁龛内安放了高达3米半的奥古斯都皇帝的塑像。
奥朗日古剧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剧场不仅是古罗马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现代艺术和音乐表演的重要场所,许多著名的歌剧和音乐会都在这里上演。奥朗日古剧场至今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法国,月亮湾
法国月亮湾,也被称为波尔多月亮港(Port of the Moon),位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境内。紧邻加龙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状而得名“月亮湾”。
月亮湾是欧洲较古老的港口之一。月亮湾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河景和城市天际线,以及港口的各种建筑和船只。
月亮湾周边还有众多餐厅、咖啡馆和商店,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餐饮和购物选择。
法国,凯旋门
法国凯旋门是一座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香榭丽舍大街的纪念性建筑,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中央。
法国凯旋门是为了颂扬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主持修建。建造工程始于1806年8月15日,但由于拿破仑的统治被推翻,工程一度中断。最终在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得以继续,并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1998年,奥朗日的古罗马剧场及其周边建筑和凯旋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凯旋门的屋顶上有一座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领略到巴黎市区的壮丽景色。
法国,卡尔卡松城堡
法国,卡尔卡松城堡(Château Comtal),于法国南部,位于重要工业城市图卢兹到地中海沿岸的途中,奥德河东岸高地的边缘上。
卡尔卡松城堡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堡之一,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世纪设防城镇的一个杰出典范,城堡四周环绕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房屋、街道以及哥特式大教堂。
卡尔卡松城堡从外形看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城堡,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的塔楼
城堡及其缓冲区总面积较大,遗产面积为11公顷,缓冲区面积达到13.58平方千米。
1997年,卡尔卡松历史要塞城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尔卡松城堡是法国南部一个值得一游的著名景点,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游客可以在此领略到中世纪欧洲城堡的风貌,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法国,沙特尔主教座堂
法国沙特尔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位于法国巴黎西南约70公里处的沙特尔市。也被称为夏特主教座堂或者夏尔特主教座堂。
1979年10月26日,法国沙特尔主教座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沙特尔主教座堂最初以巴西利卡式兴建,但公元8世纪到12世纪,沙特尔教堂数次遭火灾。
1020年9月7日的大火后,在福尔贝(Fulbert)主教的领导下,有木屋顶的仿罗马式主教座堂在原址重建。1194年6月10日的晚上,一场大火摧毁了沙特尔主教座堂的大部分,1220年新的主体建筑便已完工,此时教堂整体的风格转向了哥特式,而保留了旧有的罗马式钟楼。
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被烧毁的木制屋顶。
沙特尔主教座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哥特式主教座堂,法国哥特式建筑高峰时期的代表作。
教堂高155米,面积5940平方米,西正门宽47.5米,最大玫瑰窗直径13.4米。大堂有3个圣殿,分别与三座大门相通,象征耶稣不同时期的活动与生活。
教堂保留了原来西门廊和三个正门上的12世纪时期的雕刻艺术作品,以及170多扇花窗玻璃,其中完整保存了100多扇12世纪—13世纪的花窗玻璃,这些彩色玻璃窗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绘画了4000多个拜占庭风格的人物。
沙特尔主教座堂被称为“石雕圣经教堂”,其西面大门上的浮雕分别描述了圣母和旧约圣经中的人物,以及基督的一生。
法国,卡里埃尔广场
法国,卡里埃尔广场位于法国洛林大区城市南锡的老城中心,是著名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的延伸,两者之间以凯旋门分隔。
该广场创建于16世纪,当时是为了扩建南锡城而建立的。
1983年,南锡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卡里埃尔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一同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卡里埃尔广场是一个热闹的社交场所,广场上有许多咖啡馆、餐馆和商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
法国,阿维尼翁桥
法国的阿维尼翁桥,也被称为圣贝内泽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桥梁。
阿维尼翁桥于1177年至1185年之间建在罗讷河上,极大地方便了来往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的朝圣者和商人。
最初的圣贝内泽桥有22个桥拱,但由于桥梁经常被上涨的河水冲毁,进行了多次重建工作。
1668年特大洪水后,桥的大部分被冲毁,人们最终放弃重建。
幸存的桥拱也陆续倒塌或被拆除,最初的22个桥拱今日只有4座保存下来,成为了今天的“断桥”。
阿维尼翁桥横跨罗讷河,连接阿维尼翁和左岸的阿维尼翁新城。
阿维尼翁桥与阿维尼翁教皇宫以及古城中心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名扬世界的歌曲《在阿维尼翁桥上》(“Sur le pont d’Avignon”)大约诞生于19世纪中期,增加了这座桥梁的文化内涵。
法国巴黎,塞纳河。
法国巴黎,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公里,是法国最具盛名及最具有自然美感的河流之一,它对巴黎的形成、发展及文化艺术、城市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塞纳河从东向西穿过巴黎市区,将巴黎一分为二——南岸称左岸,属文化艺术区,以知识分子的活动为主;北岸称右岸,是巴黎的主要商圈与政治中心。
历史上,塞纳河及其支流就一直是巴黎地区的主要水路航道,并且还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塞纳河左岸是巴黎的文化艺术区,这里集中了许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画廊和艺术工作室,如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卢森堡花园(Jardin du Luxembourg)等。
无数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作品,如萨特、波伏娃、毕加索等。
塞纳河上横跨着37座桥梁,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建筑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以其精美的装饰和宏伟的雕塑而闻名。
此外,还有如新桥(Pont Neuf)、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等著名建筑也位于塞纳河畔。
塞纳河是巴黎市民休闲和观光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河边散步、骑自行车,或者在游船上欣赏两岸的风景。夜晚时分,两岸的灯光璀璨夺目,为塞纳河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
法国,米迪运河
法国米迪运河是一项壮丽的土木工程项目,位于欧洲大陆阿尔卑斯山与西班牙高原间的地峡
全长360公里,由240公里的主河道、36.6公里的支线河道、两条引水用的水源河道及两小段连接河道构成
1666年10月,米迪运河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
米迪运河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
米迪运河上共有328座各类船闸、渡槽、桥梁、泄洪道和隧道等建筑工程设施,其中船闸就有65座,代表了内陆水运技术在工业社会发展到的新水平
米迪运河设计师皮埃尔·保罗·德里凯的创造性构思,使运河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
1996年12月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米迪运河已不再运送货物,但随着水路旅游业的发展,它又重现生机,成为游客游览的热门景点之一。
法国,沃邦防御工事
法国沃邦防御工事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军事建筑遗产。沃邦防御工事位于法国西部、北部及东部边境线上
2008年法国沃邦防御工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设计师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沃邦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军事工程师和陆军将领,他在军事建筑和防御工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沃邦防御工事展现了沃邦对军事建筑的独特见解和创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