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这场百年前的论争,究竟事出何因?双方又基于何种考虑展开激烈争论?直至今日,汉字得以保留和延续,但这段往事依旧让人回味无穷,更令人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假如当年拼音化真的实施,中国的文化传统将会走向何处?
1928年的秋天,一阵细雨拂过北平城。瞿秋白坐在书房内,斟酌着一个备受争议的提议。作为北京大学国学馆的馆长,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推进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
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热未尽,知识分子们正积极探索中华文化的出路。面对曲折的汉字符号,不少人呼吁彻底废除,转而采用字母拼音来书写。作为语言学家,瞿秋白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拉丁字母确实比汉字更加简单明了。但全盘西化未免操之过急,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于是,他开始酝酿一份融合中西的新方案。
几个月后,《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终于付梓出版。其中,瞿秋白将汉语发音拆分为37个基本音位,并为每个音位赋予一个拉丁字母符号,从而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拼音文字系统。
草案一经面世,便掀起轩然大波。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大加赞赏,认为这是推翻旧有文字的绝佳良机。但也有保守派大加斥责,认为这等于彻底抛弃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赵元任的96字奇文《施氏食狮史》
那年春日,一篇怪文风传京城。一介书生以妙笔生花,凝聚了对于语文改革的犀利抨击。人称赵元任先生,为当世语言学大家,对汉语的字形音韵了如指掌。
消息很快传到赵先生耳中,他勃然大怒。作为国学护法的坚守者,赵先生自不能任由文字彻底西化。他立刻挥笔疾书,写下一篇仅含单一音节”施”的怪篇巨制。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时视狮……试释是事。”篇名定为《施氏食狮史》,宛如一段离奇诡谲的故事情节。
赵先生以此作品,突出展现了汉字”一音多形”的无穷灵活性。虽然全篇唯一读音为”shi”,却蕴含了丰富的语义含义,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一个食狮者的遭遇。
当年只为一篇怪文传诵,如今细品之下,其中自有一番学问与老辣含义。赵先生就如同一代文化卫道者,矢志不渝地守护着中华文脉。他的文字虽简洁无华,却暗藏着浓浓的江湖气息。
赵先生素来反对将字母拼音化,这不仅是出于他个人的保守性格使然。更多地,他深知汉语的发音并非如同拉丁语系那般单纯,而是充满了变调与复杂之处。
一旦彻底采用字母文字,勢必会割裂语音与字形的内在联系,使得汉语发音法则无从体现。不仅如此,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更蕴含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与底蕴内涵。赵先生自是无法容忍这番糟蹋文化的行为。
两代语言学泰斗的怀旧心理
纵观这场论战,不难发现瞿秋白与赵元任二人的分歧,背后反映出了一种代际差异。这正如同中国在近代所经历的文化困境:勇于创新还是固步自封,成了一个艰难抉择。
出生于晚清,瞿秋白自幼受新式教育熏陶,耳濡目染着西学的新潮思想。他虽是国学大师,却未曾完全禁锢于传统意识之中,反而孜孜以求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形态。
这使得他对西式拉丁字母情有独钟,认为它清晰利落,符合语文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因而才会在《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中,尝试将汉语拼音与拉丁字母相融合,试图为中国语文改革寻找一条新出路。
相较之下,年逾九旬的赵元任便完全属于旧式遗老了。他从小受私塾教育,对于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自有一番独到体认。赵氏治学广博无疆,从物理到音乐无所不通,对语言学则是了如指掌。
面对激进的文字改革,赵元任自是慨然不能容忍。在他心中,汉字就如同古老中华的化身,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他敏锐地觉察到,一旦字体被西化,中华文脉或将被彻底斩断。
正是出于这份醇厚底蕴及坚守传统的执著,赵元任才会如此坚决地反对瞿秋白的新方案,甚至挥笔怒著奇文《施氏食狮史》极力驳斥。激烈的争论,正是这两代人文化思潮的较量结果。
这场论争的核心,除了文化自信与进步理念的较量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中西语言体系的巨大差距。
作为世界主要文字之一,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发音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与锤炼。它不仅博大精深、饱含哲理,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结晶。
早在先秦时期,汉字便已呈现出语音符号和表意符号的双重特性。其笔画遒劲有力,隶变秀美飘逸,透着浓浓的书法韵味。发音方面,汉字早已脱离与象形符号的直接关联,演化成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独特形式。
直到今日,汉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虽同是汉语的载体,但汉字的形体往往比语音更为保守,反映了文字发展的长期稳定性。正因如此,一个汉字能承载丰富的语义内涵,也正是赵元任倾力反对拉丁化改革的原因所在。
相较之下,西方的拉丁字母遵循着完全不同的发展逻辑。它们原本只是印欧语系中的一种语音符号,主要目的是记录发音。从最初的表音开始,后逐步延伸至词源、词性等语法信息的传达。
语文改革的未来出路
纵观百年来的语文改革浪潮,汉字并未被拉丁字母所彻底取代。反而是在保留传统文字的基础上,逐步吸纳了西式符号。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兼收并蓄的出路。
如今,汉语拼音方案早已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不论学校还是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拼音字母的身影。它不仅简化了发音教学,也为外语人士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便利。
当然,汉字在语文教育和书面用语中的地位仍旧无可取代。正如赵元任所坚持的那样,汉字源远流长,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丢弃它等同于断绝民族的文化血脉。
事实上,拼音与汉字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借助两种文字的有机结合,汉语的表音表意功能得以完美兼顾,语言的系统性与多样性也可以得到极大彰显。
就连瞿秋白自己,后来也意识到拉丁字母并不适合取代汉字。他对《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加以修订,最终形成了”注音字母”方案。这个方案对标准发音的标注作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后来的汉语拼音方案奠定了基础。
一如往昔,未来中国语文事业的发展也必将秉承这份海纳百川的开放智慧。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符号之中,汉字将继续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辉;与此同时,西式标音系统也将为汉语的传播贡献绵薄之力。只有坚持中西并用、博采众长的道路,中国语文事业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