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在生活中,一些年轻的宝爸宝妈们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会走路之后,都会非常惊喜,因为这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步。可是很多父母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走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缺少平衡能力,因此十分的焦急,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其实,孩子从蹒跚学步到走路稳当,大约需要两到三年左右,这期间,父母要做的,就是应该尽量带孩子多运动,鼓励孩子自己走路,从而发展孩子动作灵敏、协调,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不同,有些孩子的动作及平衡能力相对会要强一点。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不足,属于平衡统合失调。而一个孩子一旦出现平衡统合失调的情况,就会没有距离感,做事协调能力差,长大了会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
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尤其孩子入学前的3–6岁期间,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进行平衡运动的练习,加强营养,是能够慢慢的加快孩子动作及平衡能力的进程的,也能够让孩子在入学后拥有健康的体魄应对新环境的变化。
一、家长要了解的3–6岁儿童动作及平衡能力的具体表现
3–4岁:
家有3、4岁的孩子的家长要注意观察这一时期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沿着地面直线或者能够在比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上一段距离,是否能够双脚灵活的交替上下楼;
3–4岁的孩子应该能够身体平稳的双脚连续向前跳,但是有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3–4岁的孩子在玩四散追人的游戏时,应该能够躲避小伙伴的碰撞。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学会了双手向上抛球。
4–5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在比较狭窄的平衡木或者低矮的物体上平稳的走上一段距离,并且能够双膝悬空,匍匐姿势进行各种方式的钻爬动作。能够在助跑的情况下跨过一定的距离,或者在助跑情况下跨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能够很自如的与其他小伙伴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活动,并且能够自娱自乐的自己抛球后,自己接住抛出的球。
5–6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动作发展明显进步,平衡能力也明显提高。他们能够在晃动的小桥、斜斜的小坡或者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比较平稳的走上一段距离。能够四肢着地、手脚并用的安全攀爬攀登架、攀爬网等。
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动作灵活的连续跳绳,能连续排球,也能够动作灵敏的躲避小伙伴扔过来的沙包或者躲过小伙伴滚过来的小球等。
二、促进孩子动作协调灵敏、提高平衡能力的具体做法: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协调能力也会各有千秋,家长清楚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动作的不同表现后,就可以对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慢慢的促进孩子动作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家长可以这样试试:
1.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无论是公园、游乐场或者小区的儿童乐园,都有很多训练孩子平衡能力的平衡木、曲直线等,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去走一走、练一练,从而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家住农村的孩子,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在田埂上走一走,也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其次,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一玩踢毽子、跳格子、踩小高跷、蒙眼走路等小游戏,以培养孩子身体的平衡性。
2.利用传统游戏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传统游戏中的跳皮筋、跳竹竿、丢手绢、滚铁环、木头人、揪尾巴、丢沙包等体育游戏都能够很好地对孩子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排球、投掷等动作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孩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避免机械训练和强化要求
对于一些排球、跳绳、跳远等技能性活动,成人不能要求孩子的数量,更不能采取机械训练的方式强迫孩子练习。
4.注重安全教育,减少运动伤害
任何一种运动都存在的运行性伤害。无论进行什么运动,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指导避免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其他小伙伴。
学前阶段,孩子的肌体处于快速发展期,大脑处于“组装”阶段,家长要抓住这一发展的黄金期,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从小给孩子养成喜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兴趣,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做好坚实的基础准备,毕竟,人生的后半场,拼的是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