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论》

王羲之《书论》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王羲之的《书论》。我们来看原文:原文1: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锺繇书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王羲之的《书论》。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锺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

今译1:

书法是一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那是学不好的。总的说来,学习书法必须用心钻研思索。我看到李斯论笔势的文章,以及钟繇的书法,都是讲究骨力的。恐怕子孙们记不住我平时所讲的,因此有以下的记述论析。

原文2:

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今译2:

不论研习或是鉴赏书法,并不贵于平正安稳。先要讲究用笔。用笔有偃有抑,有欹侧有倾斜,字或大或小,笔画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像篆书籀文,或似鹄头诏版之书,或如飞白隶书,或近似八分之书体,或如虫食木叶,或如蝌蚪古文,或如壮士佩剑那样雄健有力,或如妇女那样婉媚纤丽。

原文3:

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今译3:

要作书,先要设想内在的筋力,然后考虑外在的形貌装束。开始书写必须要有安详温雅的心态。字与字要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手腕悬空。每作一波,要先抑后曳。每写一字,要用数种笔意:有的横画似八分,而发笔如籀篆;有的竖画如深林中的乔木,而曲折则如钢钩;有的上端尖如枯秆,下端则细若针芒;有的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而下,有的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湍。每作一字,横竖之间要互相呼应。

每写一行,要字字明媚多姿,相辅相成。书写时首先要存筋藏锋,淹没用笔起止的痕迹。用尖笔必须落笔深厚,自然天成,不要让笔锋露在画外,免得漂浮怯弱。用新的毛笔书写要求俊逸爽朗有神,就是要避免在点画上有瑕疵。每作一字,应当把各种书体的意趣融和进去。如果在一张纸上书写许多字,就要字字在意趣上各有特征,不要雷同。如果在软的纸上用毫毛强硬的毛笔写字,在硬纸上用毫毛柔软的毛笔写字,纸与笔的硬度掌握不好,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强弱不够协调。

原文4: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着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今译4:

凡作书法,思想上贵于沉静。要意在笔前,字居心后。在未写字之前,就已经有成熟的构想,成竹在胸。下笔书写时不要慌乱,必须迟重。为什么?因为笔好比将军,发号施令当然要谨慎稳重。但是,心里要有急切创作的欲望,不能迟疑缓慢。为什么?因为心好比箭锋,射箭时不能慢吞吞,慢吞吞箭就射不中靶子了。

写字要有缓急,在一字之中,哪些地方缓,哪些地方急呢?比如写乌鸦的“乌”字,开始下手写那一撇,要点得快,而书写横画或直画则要迟缓一些。但是,写“乌”字下面的曲脚那一画,指的是横折钩,要写得快一些,这是为了趋骤取势。每每书写的时候,都要慢快结合,慢十分快五分;曲直结合,曲十分直五分;藏出结合,藏十分出五分;起伏结合,起十分伏五分。这样写出的字,才可称是书法。如果写直画急忙牵引裹束,写出来的字一时看好像还可以,但看久了就会感到乏味。同时还要讲究用笔着墨的技巧,毛笔染墨可超过毫毛长度的十分之三,但浸染不能太深,否则笔毫软弱无力。可把富于油脂的松树节心和松墨一同研磨,以助墨汁的凝固。墨的光泽长久不退,以这样的墨来写字,字就写得更好了。

关于“毛笔染墨可超过毫毛长度的十分之三,但浸染不能太深,否则笔毫软弱无力。”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东晋时用的毛笔,笔毛后半部分笔芯都是裹着纸的,我们今天的鸡距笔与之相似。个人认为,今天使用鸡距笔染墨时可以遵循这一方法,其他的笔还是要蘸墨到笔根的,这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王羲之的这篇《书论》,是从书法的各方面要求来论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文章首先提出“字贵平正安稳”,但这一要求,绝非“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而是要在“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成大,或长或短”中求之.还必须“或类篆籀,或似鸽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接着提出:“必注意详雅起发,纬密疏阔相间。”这是在“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的原则前提下提出的,所以对“作一点”、“作一波”、“作一字”、“作一行”、“作一纸之书”都有具体的严格要求.至于掌握纸笔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为保证“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而服务的。接着再提出“凡书,贵乎沉静”.沉静,是指书者的“结思”和“心”而说的.而结思,却必须在下笔之前.而且又“心欲急不宜迟”,可贵之处,就在于“未作之始”,“令意在笔前气最后提出“字有缓急”的问题。为什么要有缓急?“斯乃取形势也”.至于那种笔画须缓、须急,并不是机械的。应做到迟中有急、曲中有直、藏中有出、起中有伏。以上四个方面,均可看出“夫书者,玄妙之伎也”.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5239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