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01前一阵,刷到一条视频:一位爸爸进了一三轮车的西瓜回家,停放好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恰巧这时候孩子在车尾玩耍,许是想要帮忙,打开了车后面的挡板。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01

前一阵,刷到一条视频:

一位爸爸进了一三轮车的西瓜回家,停放好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

恰巧这时候孩子在车尾玩耍,许是想要帮忙,打开了车后面的挡板。

结果西瓜噼里啪啦滚落,一下子碎了20多个。

孩子顿时手足无措,愣在了原地。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但孩子的父母,非但没有冲孩子发火,反而是情绪稳定地处理这一切——

妈妈笑哈哈的指着地上碎掉的西瓜说:瓜真好,你看,红瓤黑籽的!”

爸爸则全程淡定的默默收拾。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没有什么“揍孩子”的戏码上演,甚至没有一句指责。

妈妈说,只是事后跟孩子进行了沟通,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

两位父母的处理方式,让无数网友感慨。

有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说:这要是我小时候,下场比西瓜还惨。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也有人带入父母的视角:情绪真稳定,我做不到,要我就揍他了…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网友们的回复,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

一位博主在高铁上拍下这样一幕:

小孩不小心打翻了一瓶旺仔牛奶。

随行的妈妈,没有安慰孩子,也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地面的污渍,而是当众给了孩子一耳光。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晋戈

20多个西瓜,和一瓶牛奶;

几百块的成本,和几块钱的损失;

满院子的狼藉,和几张纸就能擦干净的地面。

从后果和代价上看,前者似乎更严重一些。

但最终的结局,却有点“不按剧情走”了:前者换来的是父母从容的面容,后者换来的却是一记耳光。

教育中的参差,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活到一定年纪,尤其是既当了父母,又做过孩子,你就会发现,人这一辈子,就是活几个瞬间。

孩子能够记住父母的,也就几个瞬间。

这两个瞬间,这两个孩子,想必一辈子都不会忘,并且会指引他们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亲子关系。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02

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反差?

在我看来,关键就在于「容错率」

容错率低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失误。

在他们眼里,人生没有“小事儿”。

牛奶洒了,是大事儿;衣服脏了,是大事儿;一次考试没考好,更是大事儿!

发生这些事儿之后,要么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指责

“你怎么这么笨!”

“啥都干不好!”

“要你有什么用!”

更严重的情况,就上升为“打耳光”一类的身体惩罚

这会让孩子“认识错误”、“长个记性”吗?

遗憾的是,你期待的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

倒是有可能,让他从此在你面前都小心翼翼,怯懦紧张。

因为他怕犯错啊。

一点点的失误就遭到暴风雨般的惩罚。那还不如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所以,从来不敢放开手脚、甭管干什么都畏首畏尾。

而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孩子真的会认为:父母的批评没错,确实是自己不够好。

而更深远的影响,是离开父母之后,这种认知模式会一直延续,带到他将来的生活、工作当中。

经历失败,他会“向内归因”,忍不住自我苛责和反思——我好笨啊,我能力不行,我不够认真…

和别人交往时,对方态度可能只是平淡了一些,他就忍不住胡思乱想——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

需要做一个决定时,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事后陷入惶恐不安,生怕决定做错了…

妥妥一个内耗型人格。

反观那些容错率高的家庭呢?

牛奶洒了,就一起收拾;衣服脏了,那就洗洗;这次没考好,那咱争取下次…

有父母去“兜底”,他可以在更大范围的限度内,去探索,做自己想做、喜欢的任何事情。

你去观察,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行事“闯荡”、为人也“大大方方”,反而更容易有成就。

说句有点凡尔赛的话,我觉得我也算是一个“高容错率”的妈妈。

出门玩遇到一条小河,CC想试试能不能踩着一根很细的木棍儿过去。

嗯,大不了鞋裤都湿。那我就给你稳着点,你试试?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外出露营,DD把一盘肉打翻在地了,全都沾满了土,责备已发生的没有任何意义,幸好我带了足够多的意大利面。

那就烧烤改西餐,还能耽误咱接着享受美食?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正是因为有一次次这样的体验,俩娃的能力才没有被限制,性格没有被压制。

遇到新的挑战,他们会在心里权衡:这件事的结果有多糟?成本有多高?风险有多大?整体衡量下来,我是否值得尝试?

犯了错误,他们不会逃避,愿意跟我分享,一起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这就足矣。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03

那怎么才能成为容错率高的父母呢?

说实话,门槛并不高。

我们完全可以先尝试做到以下这几点。

一、试着让结果发生

为什么,看到孩子失误,我们就容易暴躁?

无非是觉得,这个失误会带来严重到无法补救的后果。

但仔细想想,真的如此吗?

99%的答案都是:否。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打碎一个碗,不能再买一个吗?

冰淇淋掉到了地上,擦干净地板不就可以?

衣服上溅上了油点子,洗洗就能干净,实在接受不了,给娃买几件便宜衣服嚯嚯!

不小心擦伤了膝盖,消毒包扎就好了啊~

出去玩走错了路,折返也没问题啊,你还多看了几道计划外的风景。

漫漫人生,哪有那么多不可补救的后果?

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还值得压上孩子的快乐和你一顿情绪输出?

你现在看他把碗打了、牛奶洒了、西瓜摔了,觉得如临大敌、要狠批一顿。

但10年后,还能记得这个事儿吗?还会认为他犯这一个小错误,以后就成了坏小孩吗?

恐怕早就忘了。

但是,孩子会记得。

10年、20年,他都会记得,父母曾经因为他打翻一瓶牛奶而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多少年横亘在孩子心里的一道裂痕,就为了换一个以后“小心点”,怎么想,怎么不值得。

所以,批评孩子前,暂停一秒钟,咱先问自己一句:有那么严重吗?就这么不可忍受吗?

没有的话,发生就发生了。

真想让他们“长长记性”的话,解决问题,比苛责孩子可重要多了。

二、把重点放到解决问题上

我们以前总说,孩子犯错的当下,其实就已经知道错了。

就像那个打碎西瓜的孩子,会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就像打翻了肉盘的DD,哇一声大哭,他知道自己毁了露营的口粮。

而“知错”后面跟着的是什么?

知错,就改嘛!

在我们家,很少责备孩子做错了事,但也很少替孩子收拾烂摊子。

牛奶洒一地,自己找湿巾擦干净就好了…

炮弹枪的子弹撒了一地,自己捡起来就好了…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这些时候,别浪费情绪责骂孩子,倒是应该把精力放到解决问题上。

很多事情孩子第一次经历,你不教给他方法,他是不知道怎么改正的。

孩子边走路边看手机,手机掉到木板夹缝里怎么办?

这位爸爸也给出了满分答案。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你看,解决问题,远比指责要更能传递力量。

孩子不仅能从中领悟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被幸福滋养。

在幸福感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三、转换思维,错误反倒能造就一种新的体验。

有一句话说,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

有时候换个思路,你会发现,那些不小心犯下的错误,说不定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体验。

满满一杯西瓜汁,孩子洒到了桌子上怎么办?

没事,赶紧拿纸巾擦干就好!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然后,妈妈把自己的分给孩子;爸爸把自己的倒给妈妈。

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孩子,有样学样,把自己的又分给了爸爸!

不想以后孩子没出息、跟你关系差,18岁前就得牢牢记住这三个字!

@安慕希在长大

一个错误,让孩子学会了家人间爱的流动, 岂不美哉?

把不好的及时止损、把美好的扩大。

幸福感不在于你已经拥有了多少,而在于对于未知、突发的新问题,你的判断和感受。

– End –

#育儿##头条育儿团##育儿事务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4601.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