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315)修己以敬,修己安人

论语笔记(315)修己以敬,修己安人【原文】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原文】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称得上是个君子。孔子说:“完善自我修养,并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完善自我修养,并能安抚他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完善自我修养,并能使百姓安乐。完善自我修养,并能使百姓安乐,尧舜恐怕都觉得不易做到呢?”

本章中子路问问题的方式很不子路。这样穷追不舍式的问问题方式一般属于子贡。当然,子贡也不是这样的简单重复,而是抽丝剥茧,由大及小,层层深入。这一次子路就这么问了,他也从子贡、子张这些师弟们身上学到了一些问问题的方式方法。穷究了一次怎样做才能算得上是个君子。

子路之问反应出晚期子路已成为思想家

我们学习《论语》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后世儒家对人物的简单化、教条化、格式化所误导。比如子路就被很多人贴上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标签。什么简单、粗暴、野蛮、莽撞等等,这些词语放在刚刚从山野走入孔子大学的子路身上是可以的,但放到中后期的子路身上,就是对子路、对孔子、甚至是对儒家的侮辱。你以为子路学了个啥?修了个啥?一个被当时社会公认的进入“四科十哲”序列的贤人,还是个“简单、粗暴、野蛮、莽撞”的人,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从子路多次阻止孔子去为公山不狃、佛肸等叛乱份子服务也可以看出,子路对儒家理想是忠贞不渝的,为了“正冠”而宁可失去生命的义士。子路的眼里也揉不得沙子,就算是自己深爱的老师,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他也不会像其他学生一样假装没看见,而一定要当面去质问老师。子路的一生中多次出仕为官,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论语》中除了本章问君子外,还记载了子路其它五次向孔子问问题。《先进》篇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这是修行中关于听闻与行动的关系的问题。《子路》篇中问了如何从政和怎样做个合格的士人。(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宪问》篇中问了什么叫“完美之人”,以及如何侍候国君的问题。(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向老师问的问题是多方面,多视角的。涉及到闻行、从政、为士、成人、事君、君子等修行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会说教学相长,孔子也非常喜欢学生能问出好的问题。他对颜回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颜回总是对孔子的话全盘接受而毫无质疑。这样单向的输出,“教”就难以从“学”中有所收获。子路不是这样,虽然他也经常被孔子批评,但他依然会有疑必问,甚至与老师争吵。比如让子羔去做官这件事,子路就不同意孔子的“学而后仕”的说法。本篇中关于“成人”的标准,子路也不同意孔子的说法。所以说晚期的子路是有其独特思想性的贤人。他不但能发问,能探讨问题,甚至于老师争论问题,还敢于指出老师行为的瑕疵以及错误的想法。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晚期的子路已经成为一个思想家。

孔子的君子概念

《论语》中有一百零七个“君子”,可以说涉及到了“君子”这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方面面。仅仅是学生直接问什么是君子,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个君子的记载也有三处。本章子路问君子,怎样做才称得上是个君子。孔子答之以“修己以敬。”修己:修养自己的品性,也就是先要去完善自我修养。以敬:对社会保持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心存敬畏。“修己以敬”就是要不停地去完善自我修养,并心存敬畏,对社会保持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这个回答方式已经很接近一个定义了,可以说已经很不孔子了!可是,今天的子路也很不子路,他竟然还要穷追不舍,接着问:这样就够了吗?这么做就可以称得上是个君子了吗?孔子可能被子路的追问搞懵了,马上补充道:不停地去完善自我修养,还能让在上位的人安心。子路还真是没玩了,接着追问,能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就能称作是君子吗?孔子知道再说下去,子路可能还会这样追问下去,就没个完了。他又补充了一层意思,从“安人”再引申到“安百姓”说还要能够修己以安百姓。没有给子路接着追问的机会,马上收住话题,说:这就够了,能做到这些的话,别说君子了,就是尧舜这样的圣人恐怕都觉得不易做到呢?孔子在回答子路的君子的标准,他说君子要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总体来说就是君子要修己以敬、安人、安百姓。孔子突然发现这个标准对修行君子的人来说有点高了,这都能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子路你不要再追问了!

《论语》中还有两处问君子。一处在《为政》篇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处在《颜渊》篇: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给子贡的君子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把你要说的话都做到了,再说出来,这就够得上一个君子的标准了。这个角度是外在的“言与行”。孔子给司马牛的关于君子的标准是“不忧不惧”。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并进一步对司马牛解释道君子在反省自身时能够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孔子的这个角度是内在的“忧与惧”。

我们把孔子三次回答君子的标准放到一起来总结一下,在孔子看来君子要不停地追求完善自我修养;内在修养方面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外在言行方面能够做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对上能让领导者安心,对下还能让老百姓安心。君子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且能够治国平天下的人才。

道客村曰:

君子不忧且不惧,先行其言而后从。

完善自我修仁德,修己安人安百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566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