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义” | 槐轩之《孝经直解》

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义” | 槐轩之《孝经直解》摘自《十三经恒解笺解本》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摘自《十三经恒解笺解本》(巴蜀书社出版)

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义” | 槐轩之《孝经直解》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居,平居。致,专致。谓无时无地不敬也。乐,愉色以养,己乐而亲亦乐。忧则战惧慎密,必求其瘥:哀则思慕哭踊,诚切如礼:祭必严恭寅畏,形声相接。五者皆发于至情,而不失乎礼度,备之然后可以事亲,此孝子之常也。下文又推广言之。丑,类也。不骄、不乱、不争,即上文爱亲者不敢恶,敬亲者不敢慢之义,而各就其分位以言,又以亡与兵刑惕之。爱敬笃于亲,而推之以及人,恂恂蔼蔼之不遑,而何骄乱与争?然非有德不能也。若三者不除,即为亏体辱亲,故虽日用三牲之养,亦为不孝。上文言严父,而以周公为法,恐人疑于无周公之位者,即难以全孝,故特即五者以见无人不宜然,而又反言以明之。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五刑,《虞书》之流、官、孝、赎、贼也。墨、劓、剕、官、大辟,苗民之刑,后世习而用之,遂反以其圣人之法。愚于《书经注》已详之。百行以孝为本,不孝则无天良,安能复为真善,故五刑以不孝为大罪。亲生我而君师成我,孝者受敬其君师如亲,圣人即师也。目无君上,非议圣人,己不能孝,而反笑孝者,此为天良尽灭,故曰大乱之道。上文言亡与兵刑,未尽其说,故此又申言之。凡修己治人之道,皆必君亲师相需相辅而成。要君、非上、非圣,即为不孝,故并言之,非以君亲陪说也。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之事至多,爱敬二字,乃其本根。但爱必以敬,不敬则非严亲之道,故又特申明敬字。悌亦孝中事也。爱亲者,必能和顺事兄,由孝而悌,孝悌之至,而天良之乐洋溢,则乐兴。然乐易于流,必有礼以节之。礼以敬为本,敬其父以及兄,即本其敬以事君,推之于无所不敬,皆由敬亲而来,故为要道。上文言至德要道,而此专言至道,以推暨者言也。下文乃申言至德。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梯,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敦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家至而喻之,日见而督之,势不及而理亦难通。君子惟自爱敬其亲而已。敬又爱亲之本,故专承上文敬字而言。孝子固必敬矣,然知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人兄,然后可以人弟;知人臣,然后可以人君。夫子既教人以孝,而又恐为君父兄者不修其身,而徒责臣子与弟,故又言此。恺悌,和易也,爱敬即在其中。以恺悌恤民,爱敬孚而民以父母戴之。天下皆化于孝,非至德安能顺民如此其大?因上章专言至道,恐人歧视道德,故申言此,而归本于君父兄者,义尤周密。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事亲者,一毫不忍欺亲,一毫不敢悖亲,故事亲孝者,必忠君也。敬长为其近于悌者,循礼则必敬长上。家之难齐,甚于国。必修身,而又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乃能齐家。家既齐矣,移于居官,何患不能治民理治也?孝悌理家,皆在家庭,而其理可推暨无穷。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

附论

此章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义,但其词须善会,不可不身体力行,而但求名誉。盖孝悌之事,衹是天理之良。父母生我、养我、成我,罔极之恩,即十分诚孝,岂能上酬万一?幸而竭诚尽道,可以得父母之欢心,成父母之德行矣,则于心快然,天下无有可乐之事加乎此者。至于兄友其弟,弟敬其兄,亦衹爱亲肫诚,自然手足之谊,欲稍违乎天理,而不忍不敢,岂欲以此求名哉?治家之法甚多,然果能至爱至敬,以此率人,齐之以礼,自无难和洽相安。居官亦本此,行之民,见其孝悌之行,已有所观感矣;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修明其政刑,如示诸掌耳。立名后世,圣人歆动凡人之词,其实孝子何尝有是心耶!后世误解,则有藉孝悌之名以求知遇者,且有背膝下之养,甘求名位,以为显杨者。不知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衹是此心此理,充塞乾坤,有名成而人知之者,亦有名晦而人不知之者。然天地神明,固无不知之,所以德为圣人,即是大孝。尊富飨保,舜特遭际独隆,夫子歉其德至而遇亦丰,以为修德者劝耳,岂谓孝者必如是而后可哉!夫子何尝有美遇,而德已配天,岂得谓非大孝?若移孝作忠,人人皆能言之,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衹是爱敬二字,造乎其极,天良纯笃,一毫不忍悖,一毫不敢肆,则事亲、事君皆然。有时终身匹夫纯孝者,即君之忠臣;有时鞠躬尽瘁纯忠者,即亲之孝子也。故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而遇知己,受国恩,不幸至于颠危,则忠孝不能雨全,死于忠即死于孝也。后世史籍所载孝悌篇行之事至多,然孝者或未必忠,忠者或未必孝,非忠孝可以分途。而忠孝之理,析之未精,忠孝之实,行之未至,学者不察其为世害何穷,故详晰而附论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7566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