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和其仅留存的六首诗(上)

估计大体就是《静夜思》,《咏鹅》,《登鹳雀楼》这些了吧。所以当时也就认为写这些诗的人一定是大诗人,创作斐然,著作等身的那种。

你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第一首诗吗?估计大体就是《静夜思》,《咏鹅》,《登鹳雀楼》这些了吧。这些诗都要言语朴实,简练明了,立意悠远,耐人寻味的特点。所以当时也就认为写这些诗的人一定是大诗人,创作斐然,著作等身的那种。李白确实如此,后来看到王之涣,竟然留存的诗作只有六首,我就对他不以为然了。可如今看来,这六首都可称为佳作,因时间久远,可能还有作品未能留存,但一首成名作就抵得上那些洋洋洒洒写了万首,但毫无价值的沽名钓誉之辈。

王之涣和其仅留存的六首诗(上)

王之涣,生于公元688年(垂拱四年),卒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年仅五十五岁,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岑参、王昌龄、高适一同被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王之涣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兄弟四人,他行次居末,从字上面也可看出。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可以看出他出身比李白那是好多了。因此他入仕较早,但仕途坎坷。

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

王之涣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入仕(约25-30岁之间),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也难上庙堂之上,只是个一般公务员吧。在此期间赋有《宴词》,《送别》等诗。

王之涣和其仅留存的六首诗(上)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这本是写春日碧水幽幽,生机盎然的景色,但面对着春景,诗人并无喜色,而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离愁别绪含而不露。全篇无一愁字,但愁绪跃然纸上。“不胜舟”一句,表面看是因水浅,实则因满载的离愁过重,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之涣和其仅留存的六首诗(上)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首五言绝句很是显示王之涣的文学功底。前两句融情于景,借杨柳表送别是古人的常见手法,“东风”和“青青”点明了送别于春季。而春天本应是“喜”,与后两句的“苦”相对,托物起兴,言浅意深。

王之涣和其仅留存的六首诗(上)

在王之涣三十五岁的时候,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王之涣已然结婚,且大了女方将近二十岁,仍能抱得美人归,恐怕这就是王之涣的才华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吧。

情场得意,官场失意。婚后四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一气之下,拂衣而去,居家十五年。终日吟诗访友,好不快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361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