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门窗幕墙领域新材料、新产品如何实现技术研发和规模快速增长,是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了一套新产品工程应用方法论-PADA模型,即产品(Product)-应用技术(Application)-示范(Demonstration)-图集(Atlas),助力新产品工程应用百倍增长!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01
背景
在十多年工作经历中,常常遇到一类问题:一些企业开发了应用于门窗幕墙领域的新材料、新产品,却苦于不知道如何实现工程应用;要么在开发完一段时间后就成果闲置,要么就还在跌跌撞撞,走冤枉路,无法形成研发-工程应用-反馈研发的正向循环。
那么,一个新产品如何实现规模应用呢?
根据门窗幕墙领域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产品工程应用方法论——PADA模型,即产品(Product)-应用(Application)-示范(Demonstration)-图集(Atlas)。
本文针对该“PADA模型”,阐述了PADA模型是什么,如何应用,并给出了典型案例,供有志于在门窗幕墙领域开发新产品、新材料相关企业参考。
02
题目简析
PADA模型,是英文单词Product、Application、Demonstration、Atla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产品-应用-示范-图集”,概括了门窗幕墙领域新产品、新材料从产品、应用技术、工程示范到图集的整个应用流程。
为什么用“助力”二字呢?
因为一个新产品、新材料能否在工程上规模应用的根本,是其是否满足了社会及产品发展趋势的刚性需求,或者说是“客户以为的刚性需求”,即在用户触达范围内是否为必须使用的产品,或产品对效率有大幅提升。
PADA模型并不能改变这种“客户以为的刚性需求”,但是可以让新产品、新材料具备完善的产品和工程技术,并尽可能触达用户,从而实现百倍增长。
工程应用是门窗幕墙及配套件领域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开发的新材料、新产品只有在建筑工程上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然后是百倍增长,如大家理解,这只是一个概数,就是实现新材料、新产品在工程应用领域的非线性、爆炸式增长。
好了,总结起来,今天探讨的就是一个让新产品、新材料如何在门窗幕墙工程领域实现大规模增长的方法论,这是一套相对完整的闭环,并具备指导实践应用的功能。
03
什么是PADA?
前已述及,“PADA模型”即产品(Product)-应用(Application)-示范(Demonstration)-图集(Atlas)。
具体而言:
“P”:Product,产品。
这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合格性和合规性评定问题,就是证明我们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产品。
产品阶段至少包含了产品构造的系统设计、样品制作、性能评估和产品认证,相应成果是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以及设计文件、实物样品、测试报告、认证证书等。
这个阶段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新材料、新产品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作为依据,这是很正常的。
这时就需要联合行业中专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行业企业等编制相应产品标准,最起码得有自己的企业标准。
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是迈出工程应用的第一步。
“A”:Application,工程应用技术。
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新材料、新产品如何在建筑工程应用。
至少包括了材料、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成果为相应的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有其地域性特点,大多数工程都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地气候特点、工程高度等等特点进行专门设计。
因此,新材料、新产品应如何与门窗幕墙产品结合并应用于工程,如何计算其结构强度、节能性能等应用技术研究就非常关键。
以外窗抗风压性能为例,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抗风压性能要求可能相差十余倍,而外窗抗风压性能随着外窗尺寸增大而呈指数递减,结果就是匹配度相差了数十倍。
如果不针对产品的外窗抗风压性能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必然导致产品错配,要么安全无法保证,要么造成性能冗余浪费。
因此,形成新材料、新产品在工程领域的系统应用技术是工程应用的核心。
“D”:Demonstration,工程示范。
工程示范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小规模试用,发现问题并完善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技术,同时也可尽可能解决用户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担忧。
建筑工程的实际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产品设计、工程应用阶段可能会有一些因素考虑不周全,就需要通过某些工程小规模试用来发现问题,从而完善产品和应用技术,阶段性成果就是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是新材料、新产品从产品迈向规模化工程应用的重要一步。
“A”:Atlas,标准图集。
该阶段要解决的就是新材料、新产品及其工程应用技术规模化触达用户的问题。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再好的产品,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规模化触达用户——建筑设计师、甲方,那也是白搭。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建筑设计人员和甲方的材料、产品选用方式。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人员和甲方选用材料、产品的依据主要是相应设计标准、标准图集、推荐应用目录中给出的选型配置。
因此,将新材料、新产品在产品设计、工程应用和工程示范阶段的成果总结归纳,进入到设计标准、标准图集、推荐应用目录,成为建筑设计人员手边的参考资料至关重要。
该阶段的成果就是产品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形成的设计标准、标准图集、推荐应用目录。
可以说,进入标准、图集是产品实现百倍增长的最关键一环。
综上所述,PADA模型,即“产品(Product)-应用(Application)-示范(Demonstration)-图集(Atlas)”是指导新材料、新产品实现工程应用百倍增长的重要方法论。
04
应用案例
PADA模型主要作用是助力新材料、新产品工程应用百倍增长,主要适用于有志于进入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从产品从“工厂”到“工程”的应用方法论。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4步助力新产品从“工厂”到“工程”:以涂膜隔热玻璃为例,就是一个PADA模型应用的典型案例。
在该文章中,总结了产品合格评定、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工程示范、进入产品选用标准/图集,其实就是PADA模型的具体体现。
这里还以玻璃为例吧,一块玻璃要想在工程上应用,从PADA模型角度如何理解呢?
首先是“P”,产品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比如Low-E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变色玻璃等等,先要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这是产品工程应用的基础。
所以当我们研发了一款新材料、新产品时,首先要关注是否有适用的产品标准,没有标准时要组织制订相应产品标准,最低也应该有一个企业标准。
然后是“A”,工程应用技术角度,产品应该如何在工程上应用。
比如从构造角度设计该玻璃产品与门窗幕墙的结合方式,如何进行结构计算、热工计算,如何施工,如何验收等等,成果体现为相应的工程技术规程。
以热工设计为例,首先应测试单片玻璃全光谱的光热参数,再与其他玻璃组合得到不同配置中空玻璃系统的光热参数,然后与不同窗框、幕墙形式结合得到门窗、幕墙的光学热工参数,才能作为建筑师设计选用的依据。
接着就是“D”,工程示范角度,在工程上进行小规模试用。
比如可将该新玻璃产品在某工程上进行小规模的试用,某些产品的问题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暴露出来。
SHGC值差3倍,百叶在真空中空玻璃不同位置时!一文,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真空中空内置百叶玻璃在工程示范中发现,真空在室内和室外时内表面温度差异较大,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内表面温度差异的原因,并得到了SHGC相差数倍的结论,为真空中空内置百叶玻璃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就是“A”,进入标准和图集。
同样以贴膜涂膜隔热玻璃为例,目前已进入某些国标图集、地标图集等。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J607《建筑节能门窗》已将涂膜隔热玻璃纳入部分产品配置,如广东、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市也开始逐步将涂膜隔热玻璃纳入相关设计标准和图集中,为建筑设计人员选用该产品铺平了道路。
其它门窗幕墙相关新材料、新产品应用途径大概也是这样,只是在某些环节可能借用现有的标准。
05
结论
根据工程应用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产品、新材料如何在门窗幕墙领域实现大规模增长的方法论——PADA模型,即产品(Product)-应用技术(Application)-示范(Demonstration)-图集(Atlas)。
“P”:Product,产品。这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合格性和合规性评定问题,就是证明我们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产品,这是迈出工程应用的第一步。
“A”:Application,工程应用技术。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新材料、新产品如何与建筑工程结合的问题,新材料、新产品在工程领域的系统应用技术是工程应用的核心。
“D”:Demonstration,工程示范。工程示范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小规模试用,发现问题并完善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技术,是新材料、新产品从产品迈向规模化工程应用的重要一步。
“A”:Atlas,标准和图集。该阶段要解决的就是新材料、新产品及其工程应用技术规模化触达用户的问题,进入标准和图集是产品实现百倍增长的最关键一环。
PADA模型主要适用于有志于进入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企业,相关企业可以参考此模型,对自己目前所处阶段进行定位,对还需要进行的工作及所需投入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PADA模型”,助力新产品工程应用百倍增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8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