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对牛顿的“极限趋近于零而又不等于零”的诠释
对牛顿的“极限趋近于零而又不等于零”的诠释
赵纪平(样条曲线)
当年牛顿在微积分中所述“极限趋近于零而又不等于零”,曾经引起了宗教人士及当年数学家的攻击。比如和牛顿同时代的数学家罗尔就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这种对微积分的抨击及质疑一直持续到现代。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非标准分析,但非标准分析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最后也不了了之。那么可否给出牛顿的“极限趋近于零而又永远不等于零”更好的解释呢?本短文试图解释当年牛顿的“极限趋近于零又不等于零”的内在含义。
下面我们试图解释之:
用兀{N},表示兀 小数点后的位数。 比如用兀{2}表示3.14小数点后的位数,用兀{3}表示3.141小数点后的位数……,用兀{6}表示数字3.的位数,以此类推。因此,由于谷歌2021年6月14日宣布兀小数点后已经到了31.4万亿位。因此2021年6月14日兀小数点后已经到了兀{31.4万亿}位。
那么,如果用0{兀,N}表示兀{N}映射到趋于0的位数,即0{兀,N}为 兀{N}→0{兀,N}。就为:兀{3}}→0{兀,3}=0.0001,0{兀,6}=0.0000001。那么在2021年6月14日就已有0{兀,31.4万亿}。因此,0{兀,31.4万亿}趋近于0而又不等于零。特别,π是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永远不可能计算到尽头。那么把牛顿的趋于0而又不等于0解释为趋于0{兀,m}(m为大于31.4万亿的数字)而又不等于0,就完美了。因为未来0{兀,m}则只能更趋近于0而又不等于0。比如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诞生,如超光子计算机等等,计算的结果将远远小于0{兀,31.4万亿}而又不等于0。这就可以完美的诠释了当年牛顿的极限趋近于0而又永远不等于0。
注:以上使用的是圆周率兀,这里只是为方便叙述和理解。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无理数,如根号2即√2等等。
作者上世纪80年代的部分科学院期刊发表的部分数学论文(至今仍然可以网搜到!):
《多体样条函数》(发表在科学院《应用数学学报》1982年3期)
《埃尔米特插值问题的差商算法及余项》 (发表在科学院《数学的认识与实践》1983年3期)
《关于带拉力样条的两个重要积分关系式》(发表在科学院《数学的认识与实践》1982年2期)
经济及汇率的部分帖子(网搜可查):
(1)升值使经济体在国际比较下的综合国力同步提升!
(2)世纪大忽悠:日本失去10年乃至30年
(3)人民币以电力为锚定物的归纳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