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拟优化人身险监管数据:数据项增加两倍、覆盖16个主题域

监管拟优化人身险监管数据:数据项增加两倍、覆盖16个主题域保险业正加速进入 大数据 监管时代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保险业正加速进入“大数据”监管时代。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于近日向业内人身险公司下发《保险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人身保险公司2024版)(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通过明确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数据的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将其内部数据结构映射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以便开展标准化监管数据的采集、治理与应用。

“《规范》的修订,标志着我国人身保险业在监管层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义在于推动保险业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监管效能和行业透明度。”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规范》不仅有利于监管机构更准确、高效地监控保险公司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水平,还能够促使保险公司自身提升数据质量和治理能力,减少合规风险,促进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征求行业内各方意见,能够确保最终规范既符合监管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前瞻性,有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总量大扩容

《规范》涵盖了公共信息、财务信息、关联交易信息、渠道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保险产品信息、承保信息、保全信息、理赔信息、保单收付费信息、消费者保护信息、再保信息、商业养老金业务信息、年金业务信息、受托业务信息、投资业务信息等16个主题域,基本覆盖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范畴,形成相互关联、综合运用的数据体系,并在架构设计上预留了扩展空间。

其提到的人身险公司包括普通人身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专业养老险公司、相互人寿保险组织等。人身保险公司应对照《规范》,分析自身系统架构与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提升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和水平。

整体来看,修订后的《规范》数据主题由11个扩展至16个,数据表由46张扩展至117张,数据项由956项扩展至3057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丰富并优化数据主题域,新增渠道管理、保险保全、消费者保护、商业养老金及受托业务五大主题域,修订部分主题域名称;二是拓展数据采集的深度与广度,新增数据表并拆分原有数据表,重点提升公共信息、财务信息、保险产品信息、承保信息、理赔信息、再保信息等主题域的数据采集深度与广度;三是优化完善原有数据结构,精简部分冗余数据项,减轻人身保险公司的数据报送负担;四是充实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的数据采集内容;五是调整数据结构组织形式,更新配套文件。

“数据主题和数据项的扩展,实际上反映了监管对保险业务理解的深化以及对风险防控要求的提升。”杨帆称,这也意味着监管覆盖面更广、颗粒度更细,不仅限于传统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还可能涵盖了客户服务、风险评估、合规管理等多个维度。

“大数据”监管时代来临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着金融机构的业务链和价值链,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逻辑和商业模式。

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5月,国家金监总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管理着庞大的客户群体、海量的交易数据和复杂的业务流程,也积累了丰富实务经验数据,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大数据也逐渐成为当前金融管理行业管理体系中所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

据了解,这套监管数据,由保险和非银机构检查局,会同统计监测司、科技监管司、人身险司制定,参考借鉴了约60项法律法规与外部标准,数据总量大扩容,可以为监管提供全方位的“大数据”支持。

杨帆表示,这意味着保险业正在加速进入“大数据”监管时代,金监总局能对行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穿透式监管,但挑战也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挑战来自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在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确保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安全,是一大考验。其次是数据质量的控制,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完整、一致。此外,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投入、专业人才的培养、法律法规的适应性,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性,都是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对此,他建议,保险机构可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员工对数据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摸清现状与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接着,依据规范要求,设计并实施数据治理优化方案,这可能涉及数据系统的改造升级、数据流程的重新规划等;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持续合规与优化;最后,积极参与反馈,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为规范的最终完善贡献行业智慧。通过这些措施,保险公司不仅能有效响应监管要求,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undeesoft.com/9679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